基于铜基催化剂的CH4-SCR和CO-SCR脱硝技术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来源 | 第9页 |
1.2 NO_x减排政策和技术 | 第9-10页 |
1.2.1 国家政策 | 第9页 |
1.2.2 NO_x减排技术 | 第9-10页 |
1.3 催化还原NO_x技术 | 第10-11页 |
1.3.1 NH_3-SCR技术 | 第10页 |
1.3.2 HC-SCR技术 | 第10-11页 |
1.3.3 CO-SCR技术 | 第11页 |
1.4 CH_4-SCR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4.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1-12页 |
1.4.2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2-13页 |
1.4.4 CH_4-SCR催化剂典型专利分析 | 第13-14页 |
1.5 CO-SCR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5.1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4页 |
1.5.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4-15页 |
1.5.4 CO-SCR催化剂典型专利分析 | 第15-16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铜基催化剂CH_4-SCR催化性能研究 | 第17-27页 |
2.0 引言 | 第1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2.1.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页 |
2.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17-18页 |
2.1.3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第18页 |
2.2 铜负载量对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 助剂的筛选 | 第19-20页 |
2.4 助剂含量的筛选 | 第20-21页 |
2.5 催化剂的微观表征 | 第21-22页 |
2.5.1 XRD分析 | 第21-22页 |
2.5.2 BET分析 | 第22页 |
2.6 CH_4-SCR脱硝催化剂的全面性能评价 | 第22-25页 |
2.6.1 入口NO浓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2.6.2 入口氧浓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2.6.3 入口H_2O浓度的影响 | 第24页 |
2.6.4 空速的影响 | 第24-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铜基催化剂CO-SCR催化性能研究 | 第27-37页 |
3.0 引言 | 第2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1.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3.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8页 |
3.1.3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第28页 |
3.2 铜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助剂成分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助剂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 CO预处理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3.6 催化剂的微观表征 | 第31-34页 |
3.6.0 XRD考征分析 | 第31-32页 |
3.6.1 BET表征分析 | 第32页 |
3.6.2 XPS和AES表征分析 | 第32-34页 |
3.7 CO-SCR脱硝催化剂的全面性能评价 | 第34-35页 |
3.7.1 初始NO浓度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34页 |
3.7.2 水浓度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7.3 空速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 第3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37页 |
4.2 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