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预干燥低阶煤发电系统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次烟煤低温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18-24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与样品 | 第18-19页 |
2.3 干燥温度对煤粉干燥特性的研究 | 第19-20页 |
2.4 干燥温度对煤粉复吸特性的研究 | 第20-22页 |
2.5 干燥温度对煤粉破碎特性的研究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太阳能预干燥低阶煤的燃煤发电系统 | 第24-36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太阳能预干燥低阶煤发电系统提出 | 第24-25页 |
3.3 热力学分析 | 第25-32页 |
3.3.1 案例机组介绍与基本假设 | 第25-27页 |
3.3.2 太阳能集热与预干燥单元热平衡 | 第27-29页 |
3.3.3 太阳能预干燥低阶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3.4 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32-34页 |
3.5 提出系统与传统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区别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太阳能-热泵预干燥低阶煤的燃煤发电系统 | 第36-49页 |
4.1 概述 | 第36页 |
4.2 太阳能-热泵预干燥概念提出 | 第36-37页 |
4.2.1 槽式太阳能发电 | 第36页 |
4.2.2 原煤预干燥:一种普适性电厂节能技术 | 第36-37页 |
4.2.3 吸收式热泵:一种可实现热量放大的装置 | 第37页 |
4.2.4 太阳能-热泵预干燥概念模型 | 第37页 |
4.3 提出系统在案例机组中的实际应用 | 第37-39页 |
4.4. 热力学分析 | 第39-42页 |
4.4.1 基本假设和系统模拟 | 第39-40页 |
4.4.2 热力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4.4.3 经济性分析 | 第41-42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4.5.1 基本分析 | 第42-45页 |
4.5.2 敏感性分析 | 第45-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 第50页 |
5.3 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1页 |
硕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