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 2.1.1 大数据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 第17-18页 |
| 2.1.2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第18页 |
| 2.1.3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18-19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 2.2.2 自主学习理论 | 第20页 |
| 2.2.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 3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 3.1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22-25页 |
| 3.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 | 第22-23页 |
| 3.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面临的挑战 | 第23页 |
| 3.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的挑战 | 第23-24页 |
| 3.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体面临的挑战 | 第24-25页 |
| 3.2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 | 第25-29页 |
| 3.2.1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采集、获取、分析等方面滞后 | 第25页 |
| 3.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大数据意识不强 | 第25-26页 |
| 3.2.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固化 | 第26-28页 |
| 3.2.4 高校对授课方法缺少督查机制 | 第28-29页 |
| 4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对策 | 第29-39页 |
| 4.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数据教学模式 | 第29-32页 |
| 4.1.1 大数据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 4.1.2 大数据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 | 第30-31页 |
| 4.1.3 大数据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 | 第31-32页 |
| 4.2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用大数据的素质与能力 | 第32-34页 |
| 4.2.1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信息化水平 | 第32-33页 |
| 4.2.2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 第33页 |
| 4.2.3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行为能力 | 第33-34页 |
| 4.3 培育大学生应用大数据学习的意识 | 第34-36页 |
| 4.3.1 加强大学生大数据学习理念的认知 | 第34-35页 |
| 4.3.2 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意识 | 第35-36页 |
| 4.3.3 提升大学生民族认同意识 | 第36页 |
| 4.4 发挥大数据的思想动态预测和教育决策功能 | 第36-39页 |
| 4.4.1 提升数据获取的有效性 | 第36-37页 |
| 4.4.2 提升教育程序的科学化 | 第37页 |
| 4.4.3 提升预测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性 | 第37-39页 |
| 5 结论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