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情境感知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情境感知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1.1 情境及情境信息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情境感知的概念 | 第20页 |
2.1.3 情境感知主要技术 | 第20-21页 |
2.2 智慧图书馆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2.1 智慧图书馆发展历程及建设状况 | 第21-22页 |
2.2.2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 | 第22-24页 |
2.2.3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模式 | 第24-25页 |
3 现有图书馆服务模式分析 | 第25-31页 |
3.1 数据支撑视角下现有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 | 第25页 |
3.2 现有图书馆服务的支撑数据分析 | 第25-30页 |
3.2.1 支撑数据的采集方式 | 第25-27页 |
3.2.2 支撑数据的数据类型 | 第27-28页 |
3.2.3 支撑数据的应用模式 | 第28-29页 |
3.2.4 现有图书馆服务的支撑数据的不足 | 第29-30页 |
3.3 融合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优势 | 第30-31页 |
4 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 | 第31-41页 |
4.1 整体框架 | 第31-32页 |
4.2 情境数据采集层 | 第32-33页 |
4.3 情境数据分析层 | 第33-36页 |
4.3.1 情境数据预处理 | 第34页 |
4.3.2 情境数据的存储 | 第34-35页 |
4.3.3 情境数据的推理 | 第35-36页 |
4.4 情境数据应用层 | 第36-41页 |
4.4.1 “拿了就走”的智慧图书馆借书服务 | 第37-38页 |
4.4.2 基于位置的推送服务 | 第38-39页 |
4.4.3 图书追踪定位与智慧盘点服务 | 第39-41页 |
5 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保障措施 | 第41-44页 |
5.1 完善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页 |
5.2 推进移动物联、深度感知和智慧互联网络建设 | 第41页 |
5.3 加强技术标准和制度建设 | 第41-42页 |
5.4 积极构建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 | 第42页 |
5.5 加强智慧图书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 第42-44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44-45页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45-46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45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