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细胞色素P450酶 | 第14-18页 |
1.1.1 CYP450酶特征及分类 | 第14-15页 |
1.1.2 CYP450酶与药物代谢 | 第15-18页 |
1.2 CYP3A4简介及其重要性 | 第18-21页 |
1.2.1 CYP3A4简介 | 第18-19页 |
1.2.2 CYP3A4在药物代谢中的重要性 | 第19-20页 |
1.2.3 CYP3A4基因多态性及个体化用药 | 第20-21页 |
1.3 CYP2J2在代谢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 第21-26页 |
1.3.1 CYP2J2简介 | 第21-22页 |
1.3.2 CYP2J2在代谢中的重要性 | 第22-24页 |
1.3.4 CYP2J2抑制剂 | 第24-25页 |
1.3.5 CYP2J2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 | 第25-26页 |
1.4 CYP450药物代谢研究模型简介 | 第26-28页 |
1.4.1 肝/小肠微粒体酶 | 第26-27页 |
1.4.2 CYP450重组酶 | 第27页 |
1.4.3 肝细胞 | 第27页 |
1.4.4 体内模型 | 第27-28页 |
1.5 异源蛋白表达常用系统简介 | 第28-31页 |
1.5.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28-29页 |
1.5.2 酵母表达系统 | 第29页 |
1.5.3 哺乳动物表达系统 | 第29页 |
1.5.4 昆虫表达系统 | 第29-31页 |
1.6 本课题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人源CYP3A4及CYP2J2重组酶构建 | 第33-56页 |
2.1 前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4-39页 |
2.2.1 质粒及细胞系 | 第34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34-35页 |
2.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6-3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9-52页 |
2.3.1 CYP3A4,CYP2J2,OR及CYB5A表达质粒构建 | 第39-46页 |
2.3.2 果蝇S2细胞培养及质粒转染 | 第46-48页 |
2.3.3 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 第48页 |
2.3.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48-51页 |
2.3.5 稳转细胞株大量培养及重组酶微粒体制备 | 第51-52页 |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2.4.1 CYP3A4-pMT,CYP2J2-pMT,OR-pMT以及CYB5A-pMT表达质粒构建验证 | 第52-53页 |
2.4.2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 第53-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CYP3A4及CYP2J2重组酶微粒体代谢功能研究及验证 | 第56-7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3.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6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3.1.3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 第5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3.2.1 6β-OH睾酮和皮质甾酮LC-MS/MS检测方法建立 | 第57-58页 |
3.2.2 人源CYP3A4重组酶对睾酮代谢活性及酮康唑对其抑制作用测定 | 第58-60页 |
3.2.3 O-去甲基阿司咪唑(DES-AST)和甲苯咪唑LC-MS/MS检测方法建立 | 第60页 |
3.2.4 人源CYP2J2重组酶对阿司咪唑代谢活性及氟桂利嗪对其抑制作用测定 | 第60-6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1-68页 |
3.3.1 6β-OH睾酮和皮质甾酮LC-MS/MS测定方法结果 | 第61-63页 |
3.3.2 DES-AST和甲苯咪唑LC-MS/MS测定方法结果 | 第63-64页 |
3.3.3 标准曲线结果 | 第64页 |
3.3.4 人源CYP3A4重组酶对睾酮酶动力学结果及酮康唑对重组酶的活性抑制 | 第64-66页 |
3.3.5 人源CYP2J2重组酶对阿司咪唑代谢的酶动力学结果 | 第66-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CYP2J2抑制剂筛选及抑制类型研究 | 第70-89页 |
4.1 前言 | 第70-7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1-72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2-77页 |
4.3.1 各微粒体生成DES-AST酶动力学实验 | 第72-74页 |
4.3.2 CYP2J2阳性抑制剂对CYP2J2抑制作用验证 | 第74-76页 |
4.3.3 CYP2J2抑制剂筛选 | 第76页 |
4.3.4 CYP2J2抑制剂白花丹醌对CYP2J2活性抑制实验 | 第76-77页 |
4.3.5 分子对接实验 | 第77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77-88页 |
4.4.1 各孵育体系催化DES-AST生成的酶动力学结果 | 第77-78页 |
4.4.2 阳性抑制剂氟桂利嗪对阿司咪唑O-去甲基化的IC_(50)结果 | 第78-79页 |
4.4.3 氟桂利嗪对CYP2J2介导阿司咪唑O-去甲基化的酶动力学分析 | 第79-81页 |
4.4.4 抑制剂初筛结果 | 第81-82页 |
4.4.5 CYP2J抑制剂白花丹醌对各孵育体系阿司咪唑O-去甲基化IC_(50)结果 | 第82-83页 |
4.4.6 白花丹醌对阿司咪唑O-去甲基化反应酶动力学分析 | 第83-87页 |
4.4.7 分子对接实验结果 | 第87-8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89-96页 |
第六章 总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录Ⅰ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103-105页 |
附录Ⅱ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