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松嫩平原披碱草属植物对模拟采食干扰的响应及其适应机理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5页
    1.1 植物采食响应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1.1 植物形态及繁殖对采食的响应第16-17页
        1.1.2 植物生理的采食响应第17-18页
        1.1.3 采食对植物再生的影响第18页
    1.2 植物的补偿生长第18-21页
        1.2.1 补偿生长的定义第18-19页
        1.2.2 关于补偿生长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关于植物补偿生长的机理第20-21页
    1.3 植物的适应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1 趋同适应第21-22页
        1.3.2 趋异适应第22页
    1.4 披碱草属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6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5-31页
    2.1 研究地区概况第25页
    2.2 植被概况第25-26页
    2.3 研究方法第26-31页
        2.3.1 不同模拟采食强度实验设计及取样方法第26-27页
        2.3.2 不同强度模拟采食对光合指标的影响第27-28页
        2.3.3 不同强度模拟采食对肥披碱草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8-29页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9-31页
第三章 三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分株数量特征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31-84页
    3.1 分株数量特征的分析第31-52页
        3.1.1 营养株数量第34-43页
        3.1.2 总分株数量第43-52页
    3.2 分株生物量的分析第52-71页
        3.2.1 营养株生物量第54-62页
        3.2.2 总分株生物量第62-71页
    3.3 分株补偿指数第71-78页
        3.3.1 总分株数量补偿指数第71-74页
        3.3.2 总分株生物量补偿指数第74-78页
    3.4 讨论第78-84页
        3.4.1 分株数量对模拟采食干扰的响应第78-79页
        3.4.2 分株生物量对模拟采食干扰的响应第79-81页
        3.4.3 营养株与总分株在模拟采食中响应的规律性和差异性第81-82页
        3.4.4 分株补偿生长特性第82-84页
第四章 三种披碱草属丛生型禾草苗芽构件数量特征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84-109页
    4.1 苗数量特征的分析第84-93页
        4.1.1 苗数量第86-93页
    4.2 芽数量特征的分析第93-102页
        4.2.1 总芽数量第94-102页
    4.3 芽补偿指数第102-106页
    4.4 讨论第106-109页
        4.4.1 分蘖苗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06-107页
        4.4.2 分蘖芽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07页
        4.4.3 芽的补偿能力第107-109页
第五章 模拟采食干扰对三种披碱草属禾草芽流的影响第109-130页
    5.1 去顶处理对芽流的影响第109-119页
        5.1.1 对麦宾草芽流的影响第109-113页
        5.1.2 对圆柱披碱草芽流的影响第113-116页
        5.1.3 对肥披碱草芽流的影响第116-119页
    5.2 刈割处理对芽流的影响第119-128页
        5.2.1 对麦宾草芽流的影响第119-122页
        5.2.2 对圆柱披碱草芽流的影响第122-125页
        5.2.3 对肥披碱草芽流的影响第125-128页
    5.3 讨论第128-130页
        5.3.1 芽流分析在补偿性生长检验中的贡献第128页
        5.3.2 模拟采食对三种披碱草属禾草芽流的影响第128-130页
第六章 三种披碱草属无性系禾草营养繁殖力和生产力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30-152页
    6.1 营养繁殖力的分析第131-141页
        6.1.1 营养繁殖力第132-141页
    6.2 生产力的分析第141-149页
        6.2.1 生产力第142-149页
    6.3 讨论第149-152页
        6.3.1 营养繁殖力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49-150页
        6.3.2 生产力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50-151页
        6.3.3 营养繁殖力和生产力在补偿性生长中的贡献第151-152页
第七章 模拟采食干扰对肥披碱草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52-162页
    7.1 肥披碱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分析第152-155页
        7.1.1 净光合速率第152-153页
        7.1.2 气孔导度第153-154页
        7.1.3 胞间二氧化碳第154-155页
        7.1.4 蒸腾速率第155页
    7.2 肥披碱草叶片代谢生理特性的分析第155-159页
        7.2.1 可溶性糖含量第155-156页
        7.2.2 叶绿素含量第156-157页
        7.2.3 游离脯氨酸含量第157-158页
        7.2.4 可溶性蛋白质第158页
        7.2.5 活性氧清除系统中保护酶活性第158-159页
    7.3 讨论第159-162页
        7.3.1 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59-160页
        7.3.2 叶片代谢物质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60-161页
        7.3.3 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对模拟采食的响应第161-162页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62-166页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62-164页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64-165页
    8.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82-18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83-1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胁迫黄芩生理生态变化及其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分子生态机制
下一篇:人参NBS类抗病基因鉴定与黑斑菌诱导表达模式及其病原菌分子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