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我国全民阅读现状 | 第10页 |
2.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 | 第10页 |
3.高校图书馆综合体的出现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3.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3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4-15页 |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研究目的 | 第15页 |
2.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二、环境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关系 | 第16-23页 |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 第16-20页 |
1.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 第16页 |
2.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3.环境心理学中适用于室内设计的主要理论 | 第17-20页 |
(二)环境心理学引入到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 第20-21页 |
1.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应注重人的需求 | 第20-21页 |
2.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应体现个性化 | 第21页 |
3.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影响 | 第21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三、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发展概述 | 第23-32页 |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概述 | 第23页 |
1.图书馆的空间发展历程 | 第23页 |
2.高校图书馆的职能转变 | 第23页 |
(二)高校图书馆调查与分析 | 第23-25页 |
1.高校图书馆实地调研分析 | 第23-24页 |
2.调查问卷分析 | 第24-25页 |
3.现状问题总结 | 第25页 |
(三)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 第25-31页 |
1.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 | 第25-27页 |
2.日本岐阜图书馆 | 第27-29页 |
3.汕头大学图书馆 | 第29-30页 |
4.案例总结 | 第30-31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四、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探析 | 第32-39页 |
(一)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 第32页 |
1.个性化心理 | 第32页 |
2.独立性心理 | 第32页 |
3.体验性心理 | 第32页 |
4.孤独性心理 | 第32页 |
(二)高校图书馆室内间中校园主体的基本心理需求 | 第32-34页 |
1.安全需求 | 第33页 |
2.舒适需求 | 第33页 |
3.求知需求 | 第33页 |
4.交往需求 | 第33-34页 |
(三)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中使用者的活动形式 | 第34页 |
(四)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中影响人心理及行为的环境要素 | 第34-36页 |
1.视觉要素的影响 | 第34-35页 |
2.听觉要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3.触觉要素的影响 | 第36页 |
(五)环境心理学介入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36-38页 |
1.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 | 第36页 |
2.提高馆内环境的舒适性 | 第36-37页 |
3.无障碍设计的运用 | 第37页 |
4.诠释文化内涵原则 | 第37页 |
5.空间体验创新设计 | 第37-38页 |
6.空间生态化设计 | 第38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五、环境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 第39-52页 |
(一)环境知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塑造 | 第39-42页 |
1.光环境的设计 | 第39-40页 |
2.室内色彩的选择 | 第40-41页 |
3.装饰材料的运用 | 第41-42页 |
4.空间界面的综合设计 | 第42页 |
(二)环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塑造 | 第42-45页 |
1.导视系统设计 | 第42-43页 |
2.流线设计 | 第43-44页 |
3.家具与陈设 | 第44-45页 |
(三)空间行为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塑造 | 第45-46页 |
1.个人层级空间 | 第45-46页 |
2.群体层级空间 | 第46页 |
(四)基于环境心理学的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实践 | 第46-50页 |
1.设计方案概述 | 第47页 |
2.设计要素分析 | 第47-48页 |
3.效果呈现 | 第48-50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六、总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