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白光LED的简介及原理 | 第10-13页 |
1.1.1 LED的发光原理及结构 | 第10-12页 |
1.1.2 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 第12-13页 |
1.2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各类发光材料 | 第13-23页 |
1.2.1 稀土离子的发光能级 | 第15-17页 |
1.2.2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2.2.1 硅酸盐发光材料 | 第18页 |
1.2.2.2 铝酸盐发光材料 | 第18-19页 |
1.2.2.3 磷酸盐发光材料 | 第19-20页 |
1.2.2.4 硅基氮(氧)化物和硅铝基氮(氧)化物 | 第20页 |
1.2.2.5 锂氮化物 | 第20-21页 |
1.2.3 长波长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2.3.1 黄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页 |
1.2.3.2 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5-30页 |
2.1 样品的制备 | 第25-27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2.1.3 样品制备过程 | 第26-27页 |
2.2 样品的表征以及性能测试 | 第27-30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28页 |
2.2.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 | 第28页 |
2.2.3 紫外-可见荧光光谱、衰减、量子效率以及变温光谱 | 第28页 |
2.2.4 紫外-可见吸收-漫反射光谱 | 第28页 |
2.2.5 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2.2.6 CIE色坐标 | 第29-30页 |
第三章 Li_2SrSi_2N_4:Ce_(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30-47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6页 |
3.3.1 物相、形貌表征以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31-35页 |
3.3.2 能带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3.3.3 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38-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Ca_5Si_2Al_2N_8:Eu~(2+)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47-62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8-60页 |
4.3.1 物相、形貌表征以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48-52页 |
4.3.2 能带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4.3.3 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53-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Li_2SiN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62-78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4-76页 |
5.3.1 物相,形貌表征以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64-68页 |
5.3.2 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68-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α-M_3B_2N_4(M=Sr,Ca):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78-96页 |
6.1 引言 | 第78-79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79页 |
6.3 结果和讨论 | 第79-94页 |
6.3.1 物相,形貌表征及晶体结构分析 | 第79-84页 |
6.3.2 能带结构分析 | 第84-87页 |
6.3.3 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87-9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7.1 结论 | 第96-97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