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Ⅱ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镁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水氯镁石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我国盐湖镁资源概述第15-17页
        1.2.1 盐湖的分布第16页
        1.2.2 青海盐湖的镁资源第16-17页
    1.3 青海盐湖镁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7-21页
        1.3.1 金属镁第18-19页
        1.3.2 氧化镁第19-20页
        1.3.3 氯氧镁水泥第20页
        1.3.4 氢氧化镁第20-21页
    1.4 氢氧化镁的应用第21-26页
        1.4.1 废水处理剂第21-24页
        1.4.2 烟气脱硫剂第24页
        1.4.3 无机阻燃剂第24-25页
        1.4.4 食品添加剂第25页
        1.4.5 氧化镁前驱体第25页
        1.4.6 纸浆漂白剂第25-26页
    1.5 盐湖水氯镁石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第26-29页
        1.5.1 石灰乳法第26-27页
        1.5.2 氢氧化钠法第27页
        1.5.3 氨法第27-28页
        1.5.4 硫氢化物法第28页
        1.5.5 电沉积法第28-29页
    1.6 氢氧化镁改性研究进展第29-31页
        1.6.1 用于阻燃剂的改性研究第29-30页
        1.6.2 用于吸附剂的改性研究第30-31页
    1.7 研究内容第31-33页
        1.7.1 研究背景第31-32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2章 隔膜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原理第33-43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隔膜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原理第33-37页
        2.2.1 热力学分析第33-35页
        2.2.2 电化学行为研究第35-36页
        2.2.3 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的基本原理第36-37页
    2.3 隔膜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镁实验装置的设计第37-41页
        2.3.1 阳极材料的选择第37-38页
        2.3.2 阴极材料的选择第38页
        2.3.3 隔膜的选择第38-40页
        2.3.4 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第40-41页
    2.4 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可行性实验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电沉积法制备氢氧化镁效率的研究第43-57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第43-45页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43页
        3.2.2 氢氧化镁的电沉积制备第43-44页
        3.2.3 考察指标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3.3.1 电解质浓度和溶液密度的关系第45页
        3.3.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45-46页
        3.3.3 电解温度的影响第46-47页
        3.3.4 极距的影响第47-48页
        3.3.5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48-50页
        3.3.6 电解时间的影响第50页
        3.3.7 pH值的影响第50-51页
        3.3.8 杂质的影响第51-55页
        3.3.9 盐湖卤水制备氢氧化镁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电沉积制备氢氧化镁形貌特性的研究第57-81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实验第57-58页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57页
        4.2.2 氢氧化镁的电沉积制备第57-58页
        4.2.3 样品表征第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78页
        4.3.1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58-60页
        4.3.2 电解温度的影响第60-61页
        4.3.3 极距的影响第61-63页
        4.3.4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63-64页
        4.3.5 电解时间的影响第64-65页
        4.3.6 pH值的影响第65-66页
        4.3.7 杂质的影响第66-74页
        4.3.8 盐湖卤水制备氢氧化镁第74-76页
        4.3.9 循环电解实验研究第76-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5章 改性氢氧化镁的电沉积制备与表征第81-97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实验第82-84页
        5.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82页
        5.2.2 石墨烯的制备第82-83页
        5.2.3 改性氢氧化镁的电沉积制备第83页
        5.2.4 样品表征第83-8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4-96页
        5.3.1 改性氢氧化镁合成机理研究第84-85页
        5.3.2 改性氢氧化镁的测试与表征第85-91页
        5.3.3 不同电流密度可控制备改性氢氧化镁第91-94页
        5.3.4 不同石墨烯含量可控制备改性氢氧化镁第94-96页
    5.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改性氢氧化镁在染料废水中的吸附性能研究第97-111页
    6.1 引言第97页
    6.2 实验第97-99页
        6.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97-98页
        6.2.2 吸附实验方法第98页
        6.2.3 脱附实验方法第98页
        6.2.4 吸附考察指标第98-9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9-109页
        6.3.1 染料种类的考察第99页
        6.3.2 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第99-103页
        6.3.3 等温吸附研究第103-105页
        6.3.4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105-106页
        6.3.5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106-108页
        6.3.6 吸附机理分析第108-109页
        6.3.7 吸附剂的再生研究第109页
    6.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7章 改性氧化镁的制备与研究第111-125页
    7.1 引言第111页
    7.2 实验第111-112页
        7.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111页
        7.2.2 改性氧化镁的合成方法第111页
        7.2.3 改性氧化镁的表征方法第111-112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12-123页
        7.3.1 工艺条件对改性氧化镁的影响第112-117页
        7.3.2 改性氢氧化镁煅烧分解过程动力学研究第117-122页
        7.3.3 改性氧化镁合成机理研究第122-123页
    7.4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8章 结论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目录第145-147页
个人简历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基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扩散机制研究
下一篇:燃料电池和电解水新型高效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与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