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渐进注意引导的循环网络的显著目标检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8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8-15页 |
1.2.1 无监督的显著性检测算法 | 第9-12页 |
1.2.2 基于监督的显著性检测算法 | 第12-15页 |
1.3 本文工作及主要贡献 | 第15-16页 |
1.4 全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33页 |
2.1 神经网络研究基础 | 第17-28页 |
2.1.1 神经网络发展 | 第17页 |
2.1.2 神经网络原理 | 第17-24页 |
2.1.3 卷积神经网络 | 第24-28页 |
2.2 注意机制 | 第28-33页 |
2.2.1 注意机制概述 | 第28-30页 |
2.2.2 空间和通道注意机制 | 第30-33页 |
3 基于渐进注意引导的循环网络的显著目标检测 | 第33-41页 |
3.1 渐进性注意引导模块 | 第34-36页 |
3.1.1 注意单元 | 第34-35页 |
3.1.2 渐进性注意引导机制 | 第35-36页 |
3.2 多路径递归引导模块 | 第36-40页 |
3.2.1 循环结构在显著性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3.2.2 多路径递归连接 | 第39-40页 |
3.2.3 递归引导 | 第40页 |
3.3 网络的训练与实现 | 第40-41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60页 |
4.1 数据库及评价指标 | 第41-45页 |
4.1.1 数据库 | 第41-43页 |
4.1.2 评价指标 | 第43-45页 |
4.2 实验细节说明 | 第45-46页 |
4.2.1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45页 |
4.2.2 实验具体安排 | 第45-46页 |
4.3 子模块性能分析实验 | 第46-50页 |
4.3.1 渐进性注意引导模块分析 | 第46-48页 |
4.3.2 多路径递归引导模块分析 | 第48-50页 |
4.4 与先进算法的比较 | 第50-59页 |
4.4.1 定量比较 | 第50-57页 |
4.4.2 定性比较 | 第57-59页 |
4.5 算法运行时间及局限性分析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