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信托、信贷法论文

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2-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言第12-21页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三、论文结构第18-19页
    四、研究方法、论文创新和不足第19-21页
第一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概况和监管现状第21-27页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概况第21-23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现状第23-27页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基本法律近况第23-24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现状第24-27页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运作模式和法律关系分析第27-36页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作模式第27-31页
        (一)纯信息中介模式第27-29页
        (二)担保模式第29-30页
        (三)债权转让模式第30-31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关系分析第31-36页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与出借人、借款人之间形成的居间合同法律关系第31-32页
        (二)出借人、借款人之间形成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第32-34页
        (三)出借人之间形成的共同债权人的法律关系第34页
        (四)P2P网络借贷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的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第34页
        (五)P2P网络借贷平台与第三方资金存(托)管机构形成的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第34-35页
        (六)出借人与第三方担保机构形成的担保合同法律关系第35-36页
第三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现存法律风险第36-42页
    一、源自借款人因素所致的法律风险第36-38页
        (一)借款人变相吸收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第36-37页
        (二)借款人集资诈骗的风险第37-38页
        (三)借款人违约的风险第38页
    二、源自出借人因素所致的法律风险第38-39页
        (一)出借人洗钱的风险第38-39页
        (二)出借人高利转贷的风险第39页
    三、源自P2P网络借贷平台因素所致的法律风险第39-42页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非法经营的风险第39-40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第40-41页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集资诈骗的风险第41页
        (四)P2P网络借贷平台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风险第41页
        (五)P2P网络借贷平台发生网络安全的风险第41-42页
第四章 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建议第42-52页
    一、国外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42-43页
        (一)美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42页
        (二)英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第42-43页
    二、中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原则第43页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的建议第43-52页
        (一)健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制度第44-46页
        (二)建立P2P网络借贷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第46-47页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征信和信用评价机制第47-48页
        (四)强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行业自律机制第48-49页
        (五)优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第49-50页
        (六)改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分类监管制度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端品牌女装线下店铺转型研究--以YY品牌为例
下一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融资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