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11-29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超级电容器 | 第12-15页 |
| 1.3 锂离子电容器 | 第15-25页 |
| 1.4 钠离子电容器 | 第25-26页 |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 2.1 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 | 第29页 |
| 2.2 试剂与原料 | 第29-30页 |
| 2.3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 2.4 材料结构表征技术 | 第31-32页 |
| 2.5 电化学器件制备 | 第32-34页 |
| 3 纳米纤维自组装的WO_3微米球的合成和电容性能 | 第34-45页 |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4 海胆状WO_3/C负极和MOF基中空碳多面体正极组装的锂离子电容器 | 第45-59页 |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异质结构的P-WO_(3-x)/氮掺杂的碳纳米线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59-77页 |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60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6 基于WO_2/WS_2-rGO复合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容器 | 第77-96页 |
| 6.1 引言 | 第77-79页 |
| 6.2 实验部分 | 第79-80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0-94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1页 |
| 7.1 结论 | 第96-98页 |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98-99页 |
| 7.3 展望 | 第99-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26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6-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