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基于松耦合谐振变换器的IPT系统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3 选题依据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2 基于多目标优化策略的耦合机构评价机制和构造方法 | 第28-49页 |
2.1 引言 | 第28-30页 |
2.2 串联补偿型LCRC传输效率模型 | 第30-32页 |
2.3 基于多目标均衡最优的耦合线圈设计 | 第32-44页 |
2.4 实验与分析 | 第44-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IPT系统补偿拓扑的多维度对比研究 | 第49-76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多维度特性分析 | 第50-66页 |
3.3 特性对比与设计流程 | 第66-69页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69-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4 LCL型IPT系统的通用时域/频域模型 | 第76-103页 |
4.1 引言 | 第76-78页 |
4.2 基于降阶模型的高次谐波阻抗统一解析描述 | 第78-85页 |
4.3 参数设计 | 第85-87页 |
4.4 频域模型 | 第87-95页 |
4.5 控制器设计 | 第95-98页 |
4.6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98-10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5 适应宽范围耦合系数波动的改进型LCL补偿拓扑 | 第103-126页 |
5.1 引言 | 第103-106页 |
5.2 LCL型IPT系统功率特性分析 | 第106-110页 |
5.3 改进型三元件LCC型补偿拓扑 | 第110-115页 |
5.4 参数设计与分析 | 第115-121页 |
5.5 实验与分析 | 第121-12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6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126-13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26-128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5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专利 | 第145-147页 |
附录2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