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5 研究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2.1 商业信用产生动机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17-20页 |
2.1.1 商业信用的经营性动机 | 第17-18页 |
2.1.2 商业信用的融资性动机 | 第18-20页 |
2.2 关于影响企业商业信用因素的研究 | 第20-22页 |
2.2.1 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 | 第20页 |
2.2.2 商业信用与产权性质 | 第20-21页 |
2.2.3 商业信用与产业集聚 | 第21-22页 |
2.3 关于商业信用有关作用的研究 | 第22-24页 |
2.3.1 商业信用与企业出口 | 第22页 |
2.3.2 商业信用与资源再配置 | 第22-23页 |
2.3.3 商业信用与企业绩效 | 第23-24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第3章 商业信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及总体样本的实证检验 | 第25-42页 |
3.1 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3.1.1 融资效应 | 第26-27页 |
3.1.2 产品质量效应 | 第27-28页 |
3.1.3 强化竞争效应 | 第28-29页 |
3.1.4 强制性效应 | 第29-30页 |
3.2 总体样本的实证分析 | 第30-42页 |
3.2.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3.2.2 变量说明 | 第31-35页 |
3.2.3 模型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3.2.4 全样本统计性描述 | 第36-38页 |
3.2.5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第4章 商业信用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异质性检验 | 第42-57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42-45页 |
4.1.1 分产业链性质提出假设与构建模型 | 第42-44页 |
4.1.2 分市场化水平提出假设与构建模型 | 第44-45页 |
4.2 统计性描述 | 第45-53页 |
4.2.1 全要素生产率的统计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2 区分产业链位置的统计性分析 | 第46-51页 |
4.2.3 区分市场化程度的统计性分析 | 第51-53页 |
4.3 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4.3.1 区分产业链位置的回归 | 第53-55页 |
4.3.2 区分市场化程度的回归 | 第55-57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5.1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5.2.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 第59页 |
5.2.2 政府应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 第59-60页 |
5.2.3 提高行业整体实力,获取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 第60页 |
5.2.4 加强企业间合作,维持稳定的供需关系 | 第60-61页 |
5.2.5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