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边界Logistic模型评价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1 导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7页
     ·信用风险的内涵与特征第10-12页
     ·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的回顾与述评第12-14页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的回顾与述评第14-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发展历程与现存问题第18-23页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第18-19页
     ·信用风险的内部生成机制第18页
     ·信用风险的外部生成机制第18-19页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计划体制时代第19-20页
     ·改革开放转轨期间第20页
     ·九十年代末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第20-21页
   ·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第21-22页
     ·专家评定方法第21页
     ·财务比率分析法第21-22页
     ·贷款风险度法第22页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现存问题第22-23页
3 基于边界 Logistic 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第23-37页
   ·信用风险评价中采用Logistic 模型的优势第23-24页
   ·边界Logistic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24-29页
     ·Logistic 模型理论依据第24-25页
     ·边界 Logistic 模型的提出第25页
     ·边界 Logistic 模型与一般 Logistic 模型的比较第25-27页
     ·边界 Logistic 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第27-28页
     ·边界 Logistic 模型的效果评价第28-29页
   ·主成分分析法的适用性分析第29-31页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第29页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29页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算法第29-30页
     ·主成分分析法在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第30-31页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31-37页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31-32页
     ·常见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第32-34页
     ·现金流量指标第34-35页
     ·经济附加值的引入第35-37页
4 中国商业银行运用边界 Logistic 模型评价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第37-63页
   ·样本的选择第37-39页
   ·指标的均值对比分析与检验第39-48页
     ·指标的均值对比分析第39-48页
     ·指标的t 检验第48页
   ·运用Logistic模型(未经主成分分析)的实证分析第48-52页
     ·ST 前一年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第49-50页
     ·ST 前二年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第50-51页
     ·ST 前三年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1-52页
   ·运用边界Logistic 模型(未经主成分分析)的实证分析第52-55页
     ·ST 前一年的边界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2-53页
     ·ST 前二年的边界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3-54页
     ·ST 前三年的边界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4-55页
   ·运用边界Logistic 模型(经过主成分分析)的实证分析第55-60页
     ·ST 前一年的主成分分析和边界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5-57页
     ·ST 前二年的主成分分析和边界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7-58页
     ·ST 前三年的主成分分析和边界Logistic 回归分析第58-60页
   ·三类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对比分析第60-63页
     ·三类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中自变量的比较第60-61页
     ·三类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效果比较第61-63页
5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上证180成份股的分散化组合最优规模研究
下一篇: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有效性分析--基于FCI指数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