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食线虫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2 APSES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3 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 第13-14页 |
4 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寡孢节丛孢野生菌株与△AoStuA突变株的表型比较 | 第17-36页 |
1 前言 | 第17页 |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7-19页 |
2.1 实验菌株 | 第17页 |
2.2 主要培养基 | 第17-18页 |
2.3 主要生化试剂 | 第18页 |
2.4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3.1 生长速率测定和形态观察 | 第19页 |
3.2 产孢能力及孢子形态比较 | 第19-20页 |
3.3 杀线虫能力比较 | 第20页 |
3.4 逆境生长情况比较 | 第20页 |
3.5 胞外蛋白酶实验 | 第20-2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1-34页 |
4.1 生长速率测定和形态观察 | 第21-22页 |
4.2 产孢能力及孢子形态比较 | 第22-27页 |
4.3 杀线虫能力比较 | 第27-29页 |
4.4 逆境生长情况比较 | 第29-32页 |
4.5 胞外蛋白酶活性比较 | 第32-34页 |
5 讨论 | 第34-36页 |
5.1 生长速率的比较 | 第34页 |
5.2 产孢能力及孢子形态比较 | 第34页 |
5.3 逆境生长情况比较 | 第34-35页 |
5.4 胞外蛋白酶水解活性比较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寡孢节丛孢和△AoStuA突变株RT-PCR及转录组分析 | 第36-85页 |
1 前言 | 第36-37页 |
2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 | 第37-38页 |
2.1 实验菌株 | 第37页 |
2.2 主要培养基 | 第37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2.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3.1 诱导实验和转录时间点的确定 | 第38页 |
3.2 高通量测序样品的制备 | 第38-40页 |
3.3 荧光定量RCR | 第40-42页 |
3.4 RNA-Seq | 第42-43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3-85页 |
4.1 转录时间点的确定 | 第43-44页 |
4.2 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4.3 荧光定量结果 | 第45-54页 |
4.4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第54-83页 |
4.5 讨论 | 第83-85页 |
全文小结及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附录 | 第94-111页 |
附录1 荧光定量引物序列 | 第94-99页 |
附录2 RT-PCR结果 | 第99-102页 |
附录3 部分未经注释基因的RPKM值列表 | 第102-108页 |
附录4 常用的数据库和网上生物学资源 | 第108-109页 |
附录5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0页 |
附录6 硕士期间所获荣誉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