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红外与微光图像彩色融合仿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红外与微光图像彩色融合算法对比第17-36页
    2.1 红外图像与微光图像第17-21页
        2.1.1 红外成像原理及其特点第17-19页
        2.1.2 微光成像原理及其特点第19-20页
        2.1.3 红外图像和微光图像特征分析第20-21页
    2.2 颜色空间及其相互转换第21-28页
        2.2.1 RGB颜色空间第21-22页
        2.2.2 YUV/YIQ 颜色空间第22-24页
        2.2.3 HSV颜色空间第24-26页
        2.2.4 lαβ颜色空间第26-28页
    2.3 红外与微光图像经典彩色融合方法第28-35页
        2.3.1 NRL法第28-29页
        2.3.2 TNO法第29-30页
        2.3.3 Toet颜色传递法第30-34页
        2.3.4 MIT法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红外与微光图像仿生增强算法研究第36-52页
    3.1 图像自适应亮度调整第36-38页
    3.2 鲎眼视觉特性第38-43页
        3.2.1 鲎眼的侧抑制现象第39-40页
        3.2.2 侧抑制网络数学模型第40-41页
        3.2.3 侧抑制网络的作用第41-43页
    3.3 各向异性侧抑制网络第43-47页
        3.3.1 各向异性侧抑制系数第43-46页
        3.3.2 各向异性侧抑制模型第46-47页
    3.4 红外图像与微光图像增强第47-51页
        3.4.1 红外图像增强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3.4.2 微光图像增强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改进的MIT仿生响尾蛇彩色融合算法研究第52-74页
    4.1 响尾蛇双模式细胞视觉系统第52-55页
    4.2 视觉感受野和MIT融合法第55-63页
        4.2.1 ON/OFF-中心型感受野的数学模型第56-57页
        4.2.2 ON/OFF-中心型感受野的作用第57-62页
        4.2.3 MIT融合法第62-63页
    4.3 仿生响尾蛇双模式细胞彩色融合第63-73页
        4.3.1 “或细胞”数学模型第63-65页
        4.3.2 “与细胞”数学模型第65页
        4.3.3 “抑制细胞”数学模型第65-66页
        4.3.4 “增强细胞”数学模型第66-68页
        4.3.5 改进的MIT彩色融合算法第68-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彩色融合图像质量评价第74-88页
    5.1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74-78页
    5.2 彩色融合图像实验结果第78-82页
    5.3 彩色融合图像客观评价第82-87页
        5.3.1 彩色融合图像之间的比较评价第82-85页
        5.3.2 彩色融合图像与原始灰度图像的比较评价第85-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第88页
    6.2 本文的创新及特色第88-89页
    6.3 研究展望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Kinect的人体骨架提取与坐姿识别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光纤质量参数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