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16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研究意义第14页
    五、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基本理论问题概述第16-23页
    第一节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的法理属性分析第16-20页
        一、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内涵第16-17页
        二、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的属性第17-18页
        三、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的特征第18-20页
    第二节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合理性的多元分析第20-23页
        一、法主体论——现代司法文明的体现第20页
        二、法实现论——立法目的的实现第20-21页
        三、法效率论——有限诉讼资源的合理分配第21-23页
第二章 国内外刑事非法证据裁决程序的理论及实践探索第23-30页
    第一节 国内刑事非法证据裁决程序的探析第23-27页
        一、程序沿革探索第23-24页
        二、理论观点综述第24-25页
        三、实践情况考察第25-27页
    第二节 域外证据采纳模式分析及启示第27-30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采纳模式第27页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采纳模式第27-28页
        三、由“总括式”到“分离式”的转变带给我国的启示第28-30页
第三章 我国实现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制约因素及可行性思考第30-36页
    第一节 我国实现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制约因素第30-32页
        一、传统诉讼价值观的影响第30-31页
        二、当前司法体制的制约第31页
        三、现行证据制度的影响第31-32页
    第二节 我国实现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可行性分析第32-36页
        一、程序公正司法观念的形成第33-34页
        二、审判中心主义诉讼体制的构建第34页
        三、司法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第34-36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程序探索与设计第36-45页
    第一节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相关原则论证第36-39页
        一、程序法定原则第36-37页
        二、直接审理原则第37页
        三、审判公开原则第37-38页
        四、程序优先审查原则第38-39页
    第二节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运行程序和方式第39-41页
        一、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的运行程序第39-40页
        二、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的运行方式第40-41页
    第三节 刑事非法证据的裁判形式第41-43页
        一、裁判形式的理想路径第41-42页
        二、证据合法性处理结果在裁判文书中的体现第42-43页
    第四节 救济机制的运作第43-45页
第五章 刑事非法证据当庭裁决程序实施机制构想第45-52页
    第一节 完善实体构成性规则第45-47页
        一、进一步明确非法言词证据的认定标准第45-46页
        二、把握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范围第46页
        三、明确“毒树之果”的证据能力第46-47页
    第二节 开拓庭前会议对证据能力裁决的准备功能第47-49页
        一、审前集中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第47-48页
        二、为庭审做好充分准备第48-49页
    第三节 强化证据合法性争议的证明手段第49-50页
        一、增强讯问时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普及第49页
        二、提高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率第49-50页
        三、允许公诉部门因调查核实非法证据申请延长审查起诉期限第50页
    第四节 提高审判队伍业务素质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下的“陪而不审”问题研究
下一篇:证据推论中的似真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