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二、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核心概念 | 第15-19页 |
一、外来人口 | 第15页 |
二、城郊农村 | 第15-16页 |
三、网格化 | 第16-17页 |
四、居住证制度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上海外来人口及管理概况 | 第19-25页 |
第一节 外来人口的特征 | 第19-21页 |
一、居住时间不断延长 | 第19页 |
二、工作大多不固定 | 第19-20页 |
三、心理落差强烈 | 第20页 |
四、犯罪行为高发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外来人口的分类 | 第21-22页 |
一、以地域来划分 | 第21页 |
二、以文化来划分 | 第21-22页 |
三、以年龄来划分 | 第22页 |
第三节 外来人口管理变革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城郊农村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分析——以陶宅村为例 | 第25-33页 |
第一节 陶宅村外来人口基本概况 | 第25-28页 |
一、来源广泛 | 第25-26页 |
二、青壮年居多 | 第26-27页 |
三、文化水平不高 | 第27页 |
四、流动性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陶宅村外来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一、子女教育问题 | 第28-29页 |
二、社会治安问题 | 第29页 |
三、环境卫生问题 | 第29页 |
四、社会融入问题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陶宅村外来人口管理的主要模式 | 第30-33页 |
一、社会化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二、动态化管理模式 | 第31页 |
三、精确化管理模式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城郊农村外来人口管理问题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公共资源压力 | 第33-37页 |
一、教育 | 第34-35页 |
二、医疗 | 第35页 |
三、住房 | 第35-36页 |
四、就业矛盾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社会治安问题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环境卫生问题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社会融入问题 | 第39-40页 |
第五节 思想观念问题 | 第40-41页 |
第六节 人口制度问题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城郊农村外来人口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42-49页 |
第一节 明确管理责任,提升管理理念 | 第43-44页 |
一、变总量控制为合理引导 | 第43页 |
二、变严格管理为科学管理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提升法制观念,重视法制宣传 | 第44-45页 |
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管理方法 | 第44-45页 |
二、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加强宣传工作 | 第45页 |
第三节 提倡服务管理,促进社会融入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一、调控和管理 | 第47页 |
二、加强宏观规划管理 | 第47页 |
三、建立房屋租赁管理方法 | 第47页 |
第五节 强化责任意识,推进有序管理 | 第47-49页 |
一、协同各个方面落实责任 | 第47-48页 |
二、实行连带责任制 | 第48页 |
三、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