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13-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选题目的 | 第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关于城中村的概念 | 第15页 |
·关于城中村的特征 | 第15-17页 |
·关于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 第17页 |
·关于城中村的分类 | 第17-18页 |
·关于城中村的改造 | 第18页 |
·关于城中村的另类视角的研究 | 第18-19页 |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课题研究的框架、内容及目标 | 第21-24页 |
·课题研究的框架 | 第21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城中村”的界定与特征 | 第24-32页 |
·“城中村”概念界定 | 第24页 |
·“城中村”基本特征 | 第24-27页 |
·规划建设管理滞后 | 第24-25页 |
·居住环境卫生差 | 第25页 |
·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25页 |
·治安消防形势严峻 | 第25-26页 |
·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公共秩序较乱 | 第26页 |
·管理不科学,定位不合理,妨碍了城中村的产业升级 | 第26页 |
·就业、教育、文化意识问题妨碍了城中村未来的发展 | 第26-27页 |
·体制不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阻碍了城中村的改制进程 | 第27页 |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7-32页 |
·经济利益的驱动 | 第27-28页 |
·社会体制和机制 | 第28-29页 |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缺乏统筹协调 | 第29-30页 |
·政府、企业的缺位推进了城中村的发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城中村“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2-46页 |
·丽水市概况 | 第32-37页 |
·社会、经济发展现况 | 第32-35页 |
·城市建设情况 | 第35-37页 |
·丽水市(中心城区)城中村现状 | 第37-39页 |
·城中村位置分布 | 第37-38页 |
·城中村分类及规模 | 第38-39页 |
·丽水市“城中村”特征 | 第39-42页 |
·居住环境卫生差 | 第40-41页 |
·社会秩序混乱 | 第41-42页 |
·体制、机制不顺,阻力较大 | 第42页 |
·社会福利保障力度不够 | 第42页 |
·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根本原因 | 第42-43页 |
·巨大经济利益是维持存在的关键 | 第43页 |
·城中村改造的必然性 | 第43-46页 |
·实现城市现代化,深化城市内涵的需要 | 第43-44页 |
·解决城中村农村人口长期出路的需要 | 第44页 |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让村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 第44页 |
·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 第44页 |
·有利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 第44页 |
·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素质 | 第44-45页 |
·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的问题研究 | 第46-52页 |
·改造的特殊性问题研究 | 第46-48页 |
·各方利益沟通协调问题 | 第46页 |
·改造资金压力问题 | 第46页 |
·转居村民利益保障性问题 | 第46-47页 |
·有关政策法律性问题 | 第47页 |
·改造与开发的协调问题 | 第47-48页 |
·改造的重点问题研究 | 第48-52页 |
·规划先行,加强立法 | 第48页 |
·改造主体实施多元化,明确拆迁补偿方式 | 第48-49页 |
·加强并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 第49页 |
·突出重点,逐步改善 | 第49-50页 |
·估算财政风险,整治做到精打细算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的几种常见模式 | 第52-56页 |
·几种常见模式的探讨 | 第52-54页 |
·开发模式一 | 第52-53页 |
·开发模式二 | 第53页 |
·开发模式三 | 第53-54页 |
·开发模式四 | 第54页 |
·各类模式的对比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适应模式研究 | 第56-70页 |
·丽水市“城中村”改造的进程 | 第56-58页 |
·“农村革命”,从丽东村开始 | 第56-57页 |
·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 第57页 |
·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完善 | 第57-58页 |
·主要问题的处理方法 | 第58-61页 |
·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 第58页 |
·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制方面 | 第58页 |
·村民个人住房土地使用权办理办法 | 第58-59页 |
·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 第59页 |
·补偿安置办法 | 第59-61页 |
·改造的个案分析 | 第61-65页 |
·城北村 | 第61-62页 |
·丽东村 | 第62-63页 |
·后铺村 | 第63-64页 |
·厦河村 | 第64-65页 |
·基本经验 | 第65-66页 |
·滚动式推进是高密型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策略 | 第65页 |
·大多数村民倾向于“回迁本村、就地安置”的改造模式 | 第65页 |
·尽量结合市政设施项目来启动城中村改造 | 第65-66页 |
·大多数村主张采用房地产开发的方式推进改造 | 第66页 |
·以提高回迁标准和配套更多的商业设施来补偿个人出租收益的损失 | 第66页 |
·缺乏复建用地的村可实行“商铺换住宅”的办法平衡村民利益 | 第66页 |
·经济利益的平衡是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 | 第66页 |
·强烈要求政府提供政策上支持 | 第66页 |
·欠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的若干模式及其适用性评价 | 第66-70页 |
·半市场化的社区型改造模式 | 第67页 |
·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 第67-68页 |
·集体经济主导的企业化模式 | 第68-69页 |
·政府赎买模式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欠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 | 第70-78页 |
·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 第70-75页 |
·防止新的城中村产生 | 第70-71页 |
·加大对“城中村”地理景观的改造力度 | 第71-72页 |
·加强土地整理 | 第72-73页 |
·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为保证 | 第73页 |
·以多方筹集资金为保障 | 第73页 |
·借用市场,实施改造与改制的同步进行,将农民“农转非” | 第73-74页 |
·加快改制进程,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实现社区事务管理居委会化 | 第74页 |
·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 | 第74页 |
·协调各方的关系,权衡利益 | 第74-75页 |
·解决措施 | 第75-78页 |
·量化资产,确权到人 | 第75-76页 |
·就地安置,明确产权 | 第76页 |
·突破货币安置和招工安置的旧框框,实施开发性安置 | 第76页 |
·妥善解决村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 第76-77页 |
·城中村改造规划必须“四融合” | 第77-7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