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6-18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38页 |
1 P-糖蛋白概述 | 第20-22页 |
2 P-糖蛋白底物及抑制剂的筛选 | 第22-25页 |
3 Abcb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 | 第25-30页 |
4 LPS对P-gp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 第30-31页 |
5 小结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第二章 猪Abcb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 第38-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8页 |
1.1 材料 | 第39页 |
1.1.1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1.1.2 实验动物及取材 | 第39页 |
1.1.3 质粒和菌株 | 第39页 |
1.2 方法 | 第39-48页 |
1.2.1 总RNA提取及质量鉴定 | 第39-40页 |
1.2.2 cDNA的制备 | 第40-41页 |
1.2.3 基因克隆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第41-42页 |
1.2.4 猪Abcb1基因克隆 | 第42-44页 |
1.2.5 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1.2.6 P-gp在猪体内不同组织表达分布 | 第45-48页 |
2 结果 | 第48-56页 |
2.1 猪Abcb1基因克隆 | 第48-52页 |
2.1.1 RT-PCR结果 | 第48-50页 |
2.1.2 测序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2.2 猪P-gp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分析 | 第52-55页 |
2.2.1 猪P-gp二级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2.2.2 猪P-gp三级结构分析 | 第53-55页 |
2.3 P-gp在健康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第三章 MDCK-pAbcb1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 | 第62-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73页 |
1.1 材料 | 第64-65页 |
1.1.1 试剂与仪器 | 第64-65页 |
1.1.2 质粒和菌株 | 第65页 |
1.1.3 试剂与药液配制 | 第65页 |
1.2 方法 | 第65-73页 |
1.2.1 细胞培养 | 第65-66页 |
1.2.2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Abcb1的构建 | 第66-67页 |
1.2.3 稳转细胞系的筛选 | 第67-68页 |
1.2.4 稳转细胞系的鉴定 | 第68-70页 |
1.2.5 细胞毒性实验 | 第70页 |
1.2.6 跨膜电阻值(TEER)的测定 | 第70-71页 |
1.2.7 药物转运实验 | 第71页 |
1.2.8 HPLC检测HBSS缓冲液中恩诺沙星的浓度 | 第71-72页 |
1.2.9 HPLC检测HBSS缓冲液中伊维菌素的浓度 | 第72页 |
1.2.10 数据分析 | 第72-73页 |
2 结果 | 第73-80页 |
2.1 成功构建了pcDNA3.1-pAbcb1 | 第73页 |
2.2 筛选培养基中G418浓度的选择 | 第73-74页 |
2.3 RT-PCR检测mRNA的表达 | 第74页 |
2.4 Western blot检测 | 第74-75页 |
2.5 Rho-123在细胞内的蓄积 | 第75-76页 |
2.6 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MDCK及MDCK-pAbcb1细胞的影响 | 第76页 |
2.7 不同浓度伊维菌素对MDCK及MDCK-pAbcb1细胞的影响 | 第76-77页 |
2.8 细胞跨膜电阻值(TEER) | 第77页 |
2.9 恩诺沙星转运实验 | 第77-79页 |
2.10 伊维菌素转运实验 | 第79-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第四章 猪Abcb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转录调控机制 | 第86-10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93页 |
1.1 材料 | 第87页 |
1.1.1 试剂与仪器 | 第87页 |
1.1.2 质粒和菌株 | 第87页 |
1.2 方法 | 第87-93页 |
1.2.1 猪组织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87-88页 |
1.2.2 5' RACE确定猪Abcb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 | 第88页 |
1.2.3 猪Abcb1基因5'端上游调控区域的克隆及分析 | 第88-89页 |
1.2.4 猪Abcb1基因核心启动子筛选 | 第89-90页 |
1.2.5 突变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90-91页 |
1.2.6 siRNA干扰Sp1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91页 |
1.2.7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 第91-93页 |
2 结果 | 第93-98页 |
2.1 猪Abcb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TSS) | 第93-94页 |
2.2 猪Abcb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94-95页 |
2.3 猪Abcb1基因核心启动子筛选 | 第95-96页 |
2.4 突变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猪Abcb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96-97页 |
2.5 干扰Sp1转录因子对猪Abcb1基因启动子活性及Abcb1表达的影响 | 第97-98页 |
2.6 Sp1转录因子与猪Abcb1基因启动子的互作 | 第98页 |
3 讨论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LPS对猪P-gp表达的影响 | 第104-1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10页 |
1.1 材料 | 第105-106页 |
1.1.1 试剂与仪器 | 第105页 |
1.1.2 质粒和菌株 | 第105页 |
1.1.3 试剂与药液配制 | 第105-106页 |
1.2 方法 | 第106-110页 |
1.2.1 细胞培养 | 第106页 |
1.2.2 LPS细胞毒性试验 | 第106页 |
1.2.3 LPS对IPEC-J2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1.2.4 LPS对IPEC-J2细胞P-gp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1.2.5 LPS对NF-κB通路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1.2.6 抑制NF-κB通路 | 第109页 |
1.2.7 PXR在猪P-gp表达中的作用 | 第109-110页 |
2 结果 | 第110-114页 |
2.1 不同浓度LPS对IPEC-J2细胞的细胞毒性 | 第110-111页 |
2.2 LPS对IPEC-J2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 第111页 |
2.3 LPS对IPEC-J2细胞P-gp表达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2.4 LPS对IPEC-J2细胞NF-κB通路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2.5 抑制NF-κB通路对P-gp表达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2.6 PXR对猪Abcb1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114页 |
3 讨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0页 |
全文总结 | 第120-12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2-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