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沥青混凝土自愈合特性及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6页
        1.2.1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自愈合机理研究第15-17页
        1.2.2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表征方法和评价指标研究第17-20页
        1.2.3 影响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因子研究第20-23页
        1.2.4 增强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技术措施研究第23-2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第28-30页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与配合比设计第30-38页
    2.1 原材料性能第30-33页
        2.1.1 沥青第30-31页
        2.1.2 SBS改性剂第31页
        2.1.3 废旧轮胎热解炭黑第31-32页
        2.1.4 集料第32-33页
        2.1.5 填料第33页
    2.2 配合比设计第33-36页
        2.2.1 级配的优选第34页
        2.2.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第34-35页
        2.2.3 配合比的路用性能验证第35-36页
        2.2.4 轮碾法制备小梁试件第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沥青混凝土自愈合性能及评价指标研究第38-48页
    3.1 沥青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研究第38-41页
        3.1.1 沥青胶浆自愈合性能研究第38-40页
        3.1.2 沥青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研究第40-41页
    3.2 沥青混凝土评价指标研究第41-46页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1-42页
        3.2.2 试验过程第42-45页
        3.2.3 重复性分析第45-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自愈合影响因子研究第48-60页
    4.1 内因分析第48-55页
        4.1.1 空隙率第48-49页
        4.1.2 沥青用量第49-50页
        4.1.3 沥青种类第50-51页
        4.1.4 级配第51-52页
        4.1.5 灰关联分析第52-55页
    4.2 外因分析第55-58页
        4.2.1 影响因子的选取第55-56页
        4.2.2 正交试验第56-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增强技术措施及其应用研究第60-70页
    5.1 微波加热原理第60-61页
    5.2 炭黑-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自愈合机理第61-62页
    5.3 炭黑-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愈合能力确定第62页
    5.4 自愈合加热方式的优选第62-63页
    5.5 自愈合加热温度的优选第63-64页
    5.6 X-ray工业CT无损检测第64-66页
    5.7 炭黑-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技术应用分析第66-67页
        5.7.1 炭黑-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技术应用第66页
        5.7.2 微波加热工程应用意义第66-67页
    5.8 本章小结第67-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4页
    主要结论第70-72页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4-86页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品位含硼尾矿制备硼砂研究
下一篇:汽车动载作用下低路堤和零填方路基路床合理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