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基于宜居理论的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摘要第6-7页
1 引言第7-12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7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1 研究目的第7页
        1.2.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8-9页
        1.3.1 宜居理论的研究第8页
        1.3.2 植物景观的研究第8页
        1.3.3 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第8-9页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9-10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1.5.1 研究内容第10页
        1.5.2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2页
2 宜居性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第12-14页
    2.1 居住区宜居性评价理论第12-13页
    2.2 园林植物学和生态学理论与宜居性植物景观的关系第13页
    2.3 园林美学和艺术构成学理论与宜居性植物景观的关系第13页
    2.4 环境心理学与宜居性植物景观的关系第13-14页
3 宜居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4-26页
    3.1 宜居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14页
    3.2 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14-20页
        3.2.1 评价指标的描述第15-20页
    3.3 宜居评价指标量化的方法第20-26页
        3.3.1 确定指标权重第20-25页
        3.3.2 评分方法第25-26页
    3.4 宜居性综合评判第26页
4 太原市居住区植物景观宜居性评价第26-37页
    4.1 自然地理概况第26-27页
    4.2 调研区选择第27页
    4.3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第27-28页
    4.4 居住区宜居性评价第28-37页
        4.4.1 评价指标的量化第28-32页
        4.4.2 综合评价结果第32-34页
        4.4.3 评价结果分析第34-37页
5 居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第37-50页
    5.1 居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第37-38页
        5.1.1 绿地面积有待提高第37页
        5.1.2 重景观效果,轻生态效益第37页
        5.1.3 植物物种多样性不高第37页
        5.1.4 季相变化不明显第37页
        5.1.5 缺乏地方特色和小区品味第37-38页
    5.2 居住区植物景观优化方案第38-50页
        5.2.1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第38-39页
        5.2.2 居住区植物景观优化方案第39-50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0-51页
    6.1 结论第50页
    6.2 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58页
Abstract第58-59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矿物颜料成分含量预测研究
下一篇:施韦泽“敬畏生命”思想的伦理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