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候视角下城市高度控制策略研究--以大连市中山广场区域风环境优化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11页 |
1.1.1 城市发展背景 | 第7-8页 |
1.1.2 规划实践背景 | 第8页 |
1.1.3 国内外学术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范围 | 第11-13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2 尺度层级 | 第12-13页 |
1.3.3 要素选取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城市建筑高度与城市微气候 | 第16-21页 |
2.1 建筑高度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 第16-18页 |
2.1.1 建筑形态对城市气候的作用原理 | 第16-18页 |
2.1.2 建筑高度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 第18页 |
2.2 气候环境评价标准的选择 | 第18-21页 |
2.2.1 相关政策及规范 | 第18-19页 |
2.2.2 评价标准的建构 | 第19-21页 |
3 大连市高层集聚区气候环境测度评价及分析 | 第21-34页 |
3.1 研究范围选择 | 第21-26页 |
3.1.1 研究区域与界限 | 第21-23页 |
3.1.2 区域气候特征 | 第23-24页 |
3.1.3 区域高度特征 | 第24-26页 |
3.2 研究区域实地微气候测度 | 第26-29页 |
3.2.1 测度过程 | 第26-28页 |
3.2.2 测度结果 | 第28-29页 |
3.2.3 测度结果分析 | 第29页 |
3.3 研究区域现状气候计算机数值模拟 | 第29-32页 |
3.3.1 模拟方法 | 第29-31页 |
3.3.2 模拟结果 | 第31-32页 |
3.4 模拟数值与实测数值对比 | 第32-34页 |
4 模拟与优化实验分析 | 第34-66页 |
4.1 中山广场片区冬、夏季风环境模拟 | 第34-36页 |
4.1.1 现状模拟 | 第34页 |
4.1.2 模拟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34-36页 |
4.2 调控单元 | 第36-38页 |
4.2.1 调控单元 | 第36-37页 |
4.2.2 测点布局 | 第37-38页 |
4.3 参数调控 | 第38-47页 |
4.3.1 参数选择 | 第38-39页 |
4.3.2 平均高度调控 | 第39-42页 |
4.3.3 参差度调控过程 | 第42-45页 |
4.3.4 高层围合度调控过程 | 第45-47页 |
4.4 调控结果分析 | 第47-66页 |
4.4.1 平均高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4.4.2 参差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 第55-62页 |
4.4.3 高空围合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5 优化策略 | 第66-71页 |
5.1 高度控制策略 | 第66-67页 |
5.1.1 高度控制程序 | 第66-67页 |
5.1.2 高度控制原则 | 第67页 |
5.2 中山广场片区优化检验 | 第67-71页 |
5.2.1 优化过程 | 第67-69页 |
5.2.2 有效性评价 | 第69-7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6.1 研究局限性 | 第71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