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免疫学论文

大肠杆菌严重感染引起斑马鱼幼鱼髓系应急造血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1 斑马鱼第12页
    1.2 斑马鱼造血过程第12-13页
    1.3 炎症反应第13-14页
    1.4 高通量测序第14-16页
    1.5 PU.1调控髓系细胞发育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第18-34页
    2.1 实验动物第18页
    2.2 试剂、耗材和仪器第18-20页
        2.2.1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2.2 主要耗材第19页
        2.2.3 主要仪器第19-20页
    2.3 试剂配制第20-22页
        2.3.1 L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第20页
        2.3.2 原位杂交有关试剂第20-21页
        2.3.3 抗生素溶液第21-22页
        2.3.4 大肠杆菌E.coli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相关试剂第22页
        2.3.5 其他溶液第22页
    2.4 显微注射第22-23页
        2.4.1 配鱼第22页
        2.4.2 摇菌第22页
        2.4.3 收鱼第22页
        2.4.4 换PTUeggwater第22页
        2.4.5 注射平板准备第22页
        2.4.6 注射第22-23页
        2.4.7 观察以及后续实验第23页
    2.5 提取mRNA第23页
    2.6 RT-PCR第23-25页
        2.6.1 逆转录为cDNA第23-24页
        2.6.2 RT-PCR第24-25页
    2.7 全胚基因组DNA提取第25页
    2.8 PCR产物纯化第25-26页
    2.9 大肠杆菌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6页
    2.10 质粒转化与扩增第26-27页
    2.11 体外合成mRNA第27-28页
    2.12 RNA探针的制备第28-29页
        2.12.1 线性化模板第28页
        2.12.2 反义RNA探针的合成和纯化第28-29页
    2.13 整体原位杂交第29-30页
    2.14 苏丹黑染色第30页
    2.15 TUNEL与抗体共染第30-31页
    2.16 PH3实验第31-32页
    2.17 荧光原位杂交和荧光免疫组化共染第32-34页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第34-48页
    3.1 髓系吞噬细胞应对细菌感染时的反应第34-39页
        3.1.1 注射细菌浓度的摸索及初步观察幼鱼清除细菌的过程第34-35页
        3.1.2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应对细菌感染时的反应第35页
        3.1.3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应对细菌感染时的数目变化第35-37页
        3.1.4 细菌感染时斑马鱼红系和淋系的数目变化第37-38页
        3.1.5 髓系前体细胞应对细菌感染时的反应第38-39页
    3.2 HSPC应对不同浓度细菌感染时的不同反应第39-40页
    3.3 免疫反应及造血相关因子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第40-42页
        3.3.1 转录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第40-41页
        3.3.2 转录组数据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第41-42页
    3.4 Pu.1对髓系应急性造血不是必需因子第42-44页
    3.5 Pu.1对维持HSPC的体内平衡至关重要第44-48页
        3.5.1 Pu.1对维持HSPC的体内平衡至关重要第44-45页
        3.5.2 细菌感染对HSPC和髓系前体细胞分别产生影响第45-48页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端耐热木聚糖酶XYNH的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鉴定
下一篇:中国低纬地区行星波的测高仪观测及其对SF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