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其他轻工业、手工业论文--乐器制造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镇南月琴生产性保护实践与思考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32页
    一、选题缘起第8-9页
    二、田野点简介第9-12页
        (一) 自然环境第9-11页
        (二) 人文环境第11-12页
    三、研究综述第12-29页
        (一)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第12-23页
        (二) 关于物的研究第23-25页
        (三) 关于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第25-27页
        (四) 关于彝族月琴的研究第27-29页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9-30页
        (一) 理论意义第29-30页
        (二) 现实意义第30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2页
        (一) 参与观察第30页
        (二) 深度访谈第30-31页
        (三) 文献收集第31页
        (四) 比较研究第31-32页
第一章 镇南月琴生成环境第32-35页
    一、地理环境——南华与镇南月琴第32-33页
    二、人文环境——彝族与镇南月琴第33-35页
第二章 镇南月琴概说第35-47页
    一、起源与流布第35-37页
    二、材质与构造第37-39页
    三、图案与纹样第39-40页
    四、制作工艺流程第40-45页
    五、演奏技巧第45-47页
第三章 镇南月琴在传承中的衍变与困境第47-60页
    一、衍变中的镇南月琴第47-51页
        (一) 图案设计的变化第47-48页
        (二) 功能用途的变化第48-49页
        (三) 生产模式的变化第49-51页
        (四) 流通销售的变化第51页
    二、镇南月琴保护传承困境现状第51-52页
    三、镇南月琴保护传承困境分析第52-60页
        (一) 镇南月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被“挑选”的文化资源第52-55页
        (二) 从“生活”到“文化”的镇南月琴——被“放大”的文化符号第55-57页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热”与“民间冷”——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集体性缺位第57-60页
第四章 镇南月琴生产性保护策略探究第60-71页
    一、精神与物质:生产性保护的两个维度第60-62页
    二、镇南月琴文化空间与文化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第62-65页
    三、以传承手工技艺为核心的生产性保护第65-67页
    四、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有效转换第67-69页
    五、“要我保护”与“我要保护”:民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第69-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以德国股东除名制度为借鉴
下一篇:胡椒石油醚相提取物对肉类关键致病菌和腐菌的抑菌机理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