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二维转台微振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微振动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微振动力学环境分析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微振动抑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微振动仿真分析及微振动实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二维转台平衡轮微振动特性测试结果分析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二维转台微振动振源 | 第20-21页 |
2.3 平衡轮功能及结构组成 | 第21-23页 |
2.4 平衡轮微振动实验 | 第23-27页 |
2.4.1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2.4.2 平衡轮微振动特性测试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2.5 二维转台微振动的输入 | 第27-33页 |
2.5.1 平衡轮微振动测试工况 | 第27-28页 |
2.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二维转台有限元建模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二维转台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34-38页 |
3.2.1 有限元方法 | 第34-37页 |
3.2.2 有限分网格划分波动理论 | 第37-38页 |
3.3 二维转台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3.3.1 二维转台构成及简化 | 第38-39页 |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3.3.3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39-41页 |
3.4 滚动轴承模拟仿真 | 第41-44页 |
3.4.1 二维转台中轴承的等效模拟 | 第41-42页 |
3.4.2 轴承弹簧单元等效方法 | 第42-43页 |
3.4.3 轴承MPC单元等效方法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二维转台模态分析与频率响应分析 | 第46-62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模态分析与频率响应分析原理 | 第46-48页 |
4.2.1 模态分析原理 | 第46-47页 |
4.2.2 频率响应分析原理 | 第47-48页 |
4.3 二维转台模态分析 | 第48-53页 |
4.3.1 模态分析操作与参数设置 | 第48-50页 |
4.3.2 二维转台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 | 第50页 |
4.3.3 模态分析对象 | 第50页 |
4.3.4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4.3.5 模态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53页 |
4.4 频率响应输入与输出模型 | 第53-54页 |
4.4.1 频率响应的输入 | 第53-54页 |
4.4.2 频率响应的输出 | 第54页 |
4.5 频率响应分析 | 第54-61页 |
4.5.1 U型架频率响应分析 | 第55-57页 |
4.5.2 二维转台频率响应分析 | 第57-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二维转台微振动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2-78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微振动实验设计思路与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5.2.1 微振动实验设计思路 | 第62-63页 |
5.2.2 微振动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5.2.3 二维转台微振动实验测试工况 | 第64页 |
5.3 二维转台微振动实验 | 第64-75页 |
5.3.1 实验步骤 | 第64-65页 |
5.3.2 U型架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70页 |
5.3.3 二维转台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0-75页 |
5.4 二维转台微振动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2页 |
6.1 文章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