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敦煌文学嬗变研究--以吐蕃统治时期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5-27页
    一、选题缘起和学术价值第15-17页
        (一)选题缘起第15-16页
        (二)学术价值第16-17页
    二、研究范围界定第17-19页
        (一)“吐蕃统治时期”第17-18页
        (二)“敦煌文学”第18-19页
    三、研究材料和方法第19-20页
        (一)研究材料第19页
        (二)方法第19-20页
    四、学术史回顾第20-27页
        (一)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历史文化研究回顾第20-22页
        (二)敦煌文学的写本研究回顾第22-23页
        (三)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敦煌文学研究回顾第23-27页
第一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文化的嬗变第27-49页
    第一节 吐蕃统治之前的敦煌文化和汉蕃文化交流第27-30页
        一、汉唐以来河西地区的中原文化圈第27-29页
        二、吐蕃与中原文化的早期联系第29-30页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嬗变第30-38页
        一、军政制度的嬗变第30-33页
        二、经济制度的嬗变第33-35页
        三、教育的嬗变第35-37页
        四、社会生活的嬗变第37-38页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佛教文化的嬗变第38-44页
        一、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第38-39页
        二、译经、抄经活动的兴盛第39-41页
        三、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新因素第41-44页
    第四节 吐蕃统治时期对汉文化的吸收第44-49页
        一、从藏文写本看吐蕃对汉文化的吸收第44-46页
        二、从汉文写本看吐蕃对汉文化的吸收第46-49页
第二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文献的性质和特征第49-79页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文献的性质第49-52页
        一、敦煌文献是三界寺收藏文献第49-51页
        二、吐蕃统治时期文献是三界寺收藏文献的组成部分第51-52页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文献与道经写本的关系第52-61页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主要文学写本叙录第61-68页
    第四节 日本藏《敦煌秘笈》羽77校录第68-74页
        一、羽77叙录第68-70页
        二、羽77校录、迻录第70-74页
    第五节 日本藏《敦煌秘笈》羽689校录第74-79页
        一、羽689叙录第75页
        二、羽689校录第75-77页
        三、羽689的价值第77-79页
第三章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文学作者队伍第79-100页
    第一节 陷蕃文人作者第79-85页
    第二节 敦煌僧人作者第85-91页
    第三节 吐蕃统治后期的文人窦良骥第91-100页
        一、窦良骥的创作和生平第92-96页
        二、吐蕃统治后期的文人心态第96-100页
第四章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诗歌及其传承与嬗变第100-123页
    第一节 传抄于吐蕃统治时期的中原诗歌第100-109页
        一、传抄或流传于吐蕃统治时期的中原诗歌写本第100-104页
        二、传抄或流传于吐蕃统治时期的中原诗歌写本特点第104-106页
        三、传抄或流传于吐蕃统治时期的中原诗歌思想内容第106-109页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诗歌创作第109-117页
        一、敦煌陷蕃文人诗歌第109-114页
        二、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本土诗歌第114-117页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诗歌的传承与嬗变第117-123页
        一、吐蕃统治时期敦煌诗歌的传承第117-121页
        二、敦煌本土诗歌的实用化第121-123页
第五章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文及其流变(上)第123-148页
    第一节“敦煌文”概论第123-125页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官私文书第125-132页
        一、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官私文书概述第125-128页
        二、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官私文书的传承第128-130页
        三、从敦煌判文看官私文书的变化第130-132页
    第三节 敦煌碑铭赞及其传承与流变第132-140页
        一、吐蕃统治时期的碑铭赞概述第132-135页
        二、敦煌碑铭的传承与流变第135-139页
        三、敦煌邈真赞的传承与流变第139-140页
    第四节 敦煌文类作品的文范性质第140-148页
        一、关于敦煌“书仪”与“文范”第140-141页
        二、敦煌书仪第141-145页
        三、敦煌世俗应用文文范第145-148页
第六章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文及其流变(下)第148-170页
    第一节 敦煌佛事应用文的产生及定名第148-151页
        一、敦煌佛事应用文的产生第148-150页
        二、敦煌佛事应用文的定名第150-151页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佛事应用文第151-157页
        一、吐蕃时期的佛事应用文与佛教仪式第151-154页
        二、吐蕃时期佛事应用文的思想内容第154-156页
        三、吐蕃时期佛事应用文的时代特色第156-157页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佛事应用文文范第157-164页
        一、敦煌佛事应用文文范第157-159页
        二、佛事应用文文范的段落特征第159-163页
        三、佛事应用文文范的文集特征第163-164页
    第四节 吐蕃统治时期佛事应用文的变化第164-170页
        一、敦煌佛事应用文与中原佛事应用文的关系第164-165页
        二、吐蕃时期佛事应用文的传承第165-167页
        三、敦煌佛事应用文与敦煌讲唱文学的关系第167-170页
第七章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变文第170-191页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存在变文的可能性考察第170-173页
    第二节 《李陵变文》的内容及创作时间考察第173-177页
        一、内容考察第173-175页
        二、创作时间考察第175-177页
    第三节 《王昭君变文》的内容及创作时间考察第177-184页
        一、内容考察第177-182页
        二、创作时间考察第182-184页
    第四节 《王昭君变文》的故事传承考述第184-191页
        一、与后世昭君题材作品的关系第184-188页
        二、与蜀地昭君转变的关系第188-191页
余论第191-195页
吐蕃统治时期作品编年第195-20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04-214页
后记第214-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93b作为卵巢癌监测和预后靶标的探究
下一篇:给定平均曲率问题解的全局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