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过失犯预见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17-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9-24页 |
(一)案例述评 | 第19-22页 |
(二)实务中过失犯预见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不明确 | 第22-24页 |
二 我国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断标准学说之梳理与评析 | 第24-36页 |
(一)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断标准之学说梳理 | 第24-33页 |
(二)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断标准之学说评析 | 第33-35页 |
(三)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断标准概念之厘清 | 第35-36页 |
三 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断标准的域外考察 | 第36-45页 |
(一)德国 | 第36-39页 |
(二)日本 | 第39-43页 |
(三)启示与借鉴 | 第43-45页 |
四 我国过失犯预见可能性判断标准之重构 | 第45-50页 |
(一)判断标准的基本要求 | 第45-47页 |
(二)国内外现有理论的反思 | 第47-48页 |
(三)新能力区分说之构建 | 第48-50页 |
五 新能力区分说之具体适用 | 第50-54页 |
(一)案例检讨 | 第50-52页 |
(二)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