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巷道压力论文

煤矿巷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第13-16页
        1.2.1 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第13-15页
        1.2.2 国内外地下结构抗震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地下巷道动力分析基本理硕第18-27页
    2.1 动力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理硕第19-20页
    2.2 动力有限元分析中的问题第20-21页
    2.3 人工边界和地基截取范围第21-24页
        2.3.1 粘性边界第21-23页
        2.3.2 粘弹性边界第23页
        2.3.3 透射边界第23-24页
    2.4 地震波选取和输入第24-25页
        2.4.1 地震波的选取第24-25页
        2.4.2 地震波的输入第25页
    2.5 围岩本构模型第25-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地震作用下地下巷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第27-42页
    3.1 计算模型的ANSYS实现及计算假定第27-29页
        3.1.1 ANSYS简介及模型实现第27-28页
        3.1.2 有限元模型计算假定第28-29页
    3.2 地应力对煤矿巷道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第29-30页
    3.3 地震作用下煤矿巷道的动力响应分析第30-40页
        3.3.1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巷道动力响应第30-35页
        3.3.2 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巷道动力响应第35-38页
        3.3.3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巷道动力响应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4 地震作用下煤矿巷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2-58页
    4.1 巷道埋深对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2-45页
    4.2 巷道截面形式对巷道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5-50页
    4.3 巷道衬砌弹性模量的对巷道地震响应第50-52页
    4.4 围岩分层对地震响应的分析第52-55页
    4.5 地震波类型对巷道地震响应的分析第55-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地震作用下煤矿巷道的动力破坏特征及过程分析第58-71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5.3 考虑损伤的煤矿巷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第59-68页
        5.3.1 巷道应力分析第59-62页
        5.3.2 巷道损伤分析第62-64页
        5.3.3 巷道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64-68页
    5.4 考虑巷道损伤地震动破坏分析第68-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结论和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作者简历第76-7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膨润土—钢渣复合颗粒吸附剂最佳制备工艺、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下一篇:红庆梁煤矿软岩巷道过断层支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