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理论支持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对历史街区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1 国外案例研究 | 第14-15页 |
1.4.2 国内案例研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动态保护与城市历史街区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1 动态保护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城市更新的概念 | 第17-18页 |
2.3 城市历史街区的概念 | 第18页 |
2.4 动态保护与历史街区的关系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动态保护下城市历史街区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3.1 城市历史街区的特性 | 第20-22页 |
3.1.1 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的多样性 | 第20页 |
3.1.2 城市历史街区功能的多重性 | 第20-21页 |
3.1.3 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的多元性 | 第21页 |
3.1.4 城市历史街区的多变性 | 第21-22页 |
3.2 城市历史街区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3.2.1 城市历史街区内部文化因素 | 第22页 |
3.2.2 城市历史街区外部环境因素 | 第22页 |
3.2.3 城市历史街区功能需求 | 第22-2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设计 | 第24-32页 |
4.1 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动态保护的原则理念 | 第24-26页 |
4.1.1 保持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特征原则 | 第24-25页 |
4.1.2 提高历史街区功能性原则 | 第25页 |
4.1.3 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 第25-26页 |
4.1.4 坚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 第26页 |
4.2 城市历史街区的动态优化策略 | 第26-30页 |
4.2.1 优化历史街区的空间界面 | 第26-27页 |
4.2.2 丰富历史街区的功能性 | 第27-28页 |
4.2.3 提高历史街区的绿色生态空间 | 第28-29页 |
4.2.4 改善院落空间形式 | 第29-30页 |
4.3 动态保护层次与手段 | 第30-31页 |
4.3.1 城市层面 | 第30-31页 |
4.3.2 街区层面 | 第3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结语实践应用——济南将军庙街区动态保护设计研究 | 第32-44页 |
5.1 课题背景 | 第32-34页 |
5.1.1 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分析 | 第32页 |
5.1.2 项目区位分析 | 第32-33页 |
5.1.3 项目设计范围 | 第33-34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5.2.1 将军庙街区街巷格局 | 第35页 |
5.2.2 景观特色及文化特征 | 第35页 |
5.2.3 景观文化现状 | 第35页 |
5.2.4 人居环境现状 | 第35-36页 |
5.2.5 商业设施开发现状 | 第36页 |
5.3 设计策略 | 第36-38页 |
5.3.1 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5.3.2 设计理念 | 第37-38页 |
5.3.3 设计定位 | 第38页 |
5.4 方案设计 | 第38-43页 |
5.4.1 总体概况 | 第38页 |
5.4.2 功能分区 | 第38-41页 |
5.4.3 交通道路 | 第41-42页 |
5.4.4 景观轴线 | 第42页 |
5.4.5 院落空间 | 第42-4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4-45页 |
6.1 总结 | 第44页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