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静态检测第9-10页
        1.2.2 动态检测第10页
        1.2.3 混合方法第1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1-12页
第2章 相关技术背景概述第12-22页
    2.1 关于Android系统第12-16页
        2.1.1 Android系统结构第12-13页
        2.1.2 Android应用组件第13页
        2.1.3 Android通信机制第13-14页
        2.1.4 Android安全机制第14-16页
    2.2 Android应用分析技术第16-20页
        2.2.1 Android应用结构第16-17页
        2.2.2 Android应用打包与反编译第17-19页
        2.2.3 Android应用静态分析技术与工具第19-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框架与特征第22-30页
    3.1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框架第22-24页
        3.1.1 反编译模块第23-24页
        3.1.2 提取模块第24页
        3.1.3 机器学习模块第24页
        3.1.4 分类模块第24页
    3.2 Android恶意特征第24-27页
        3.2.1 权限第24-25页
        3.2.2 敏感API调用第25页
        3.2.3 Action属性设置第25-27页
        3.2.4 敏感函数对第27页
    3.3 本章小结第27-30页
第4章 静态分析提取特征第30-42页
    4.1 Android应用反编译第30-31页
    4.2 关键特征选取第31-32页
    4.3 配置文件特征提取第32-33页
    4.4 敏感API及敏感函数对提取第33-37页
    4.5 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第37-40页
        4.5.1 功能介绍第37页
        4.5.2 动态交互逻辑第37-38页
        4.5.3 运行步骤说明第38-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实验与结果第42-48页
    5.1 实验数据第42页
    5.2 实验环境第42页
    5.3 分类算法选择第42-44页
    5.4 实验设计第44页
    5.5 实验结果第44-48页
        5.5.1 特征有效性第46页
        5.5.2 最优算法选择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6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睡眠质量监测模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低功耗老年人活动感知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