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的危害论文--对生物的危害论文--植物论文--农作物论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20页
    1.1 土壤镉污染第10-11页
        1.1.1 土壤镉污染现状第10页
        1.1.2 镉的危害第10-11页
    1.2 旱稻吸收、转运镉的途径及控制基因第11-14页
        1.2.1 根系的吸收第12-13页
        1.2.2 木质部的运输第13页
        1.2.3 韧皮部向籽粒的运输第13-14页
    1.3 大米安全的控制措施第14-16页
        1.3.1 农艺措施第14页
        1.3.2 生物措施第14-15页
        1.3.3 分子生物学措施第15-16页
    1.4 丛枝菌根真菌第16-19页
        1.4.1 丛枝菌根真菌概述第16-17页
        1.4.2 丛枝菌根真菌对作物吸收镉的作用效果第17页
        1.4.3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宿主耐重金属性机理第17-19页
    1.5 立题意义与研究思路第19-20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5.2 研究技术路线与拟解决关键问题第19-20页
2.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材料第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4 测定方法第22-29页
        2.4.1 菌根侵染率测定第22-23页
        2.4.2 生物量测定第23页
        2.4.3 镉测定第23页
        2.4.4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第23-24页
        2.4.5 镉化学形态测定第24-25页
        2.4.6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25-26页
        2.4.7 基因表达量测定第26-29页
    2.5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第29-31页
3.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抗氧化酶活性、镉含量的影响第31-40页
    3.1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3.1.1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第31-32页
        3.1.2 旱稻生物量第32-33页
        3.1.3 旱稻吸收转移镉第33-35页
        3.1.4 抗氧化酶活性第35-36页
    3.2 讨论第36-39页
    3.3 小结第39-40页
4.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时期旱稻镉形态分布及镉积累的影响第40-52页
    4.1 结果与分析第40-49页
        4.1.1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第40-42页
        4.1.2 旱稻生物量第42-43页
        4.1.3 旱稻各组织镉含量第43-44页
        4.1.4 镉化学形态第44-49页
    4.2 讨论第49-51页
    4.3 小结第51-52页
5.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转运镉基因表达量及光合系统活性的影响第52-61页
    5.1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5.1.1 基因表达量与镉含量第52-55页
        5.1.2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第55-57页
    5.2 讨论第57-59页
    5.3 小结第59-61页
6.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1 主要结论第61-62页
    6.2 创新点第62页
    6.3 研究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报告厅声学装修设计研究
下一篇:缺氧和充氧条件对水稻Cd积累及茎OsHMA2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