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地基开口管桩挤土效应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管桩挤土效应的表现形式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3.1 模型试验及现场测试研究方法 | 第11-15页 |
1.3.2 理论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室内模型试验系统及量测分析系统介绍 | 第20-29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20-22页 |
2.2.1 模型箱 | 第20-21页 |
2.2.2 模型桩 | 第21页 |
2.2.3 加载系统及图像采集系统 | 第21-22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2-26页 |
2.3.1 试验内容 | 第22页 |
2.3.2 试验土样 | 第22-24页 |
2.3.3 试样位移测点布置 | 第24-25页 |
2.3.4 试验过程及要点 | 第25-26页 |
2.4 图像分析变形量测技术介绍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层状地基静压开口管桩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8页 |
3.1 静压开口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 第29页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7页 |
3.2.1 均质地基挤土效应分析 | 第29-34页 |
3.2.2 上硬下软地基挤土效应分析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模型试验的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38-54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颗粒流程序简介 | 第38-39页 |
4.3 颗粒流程序基本假设 | 第39页 |
4.4 接触本构模型 | 第39-41页 |
4.5 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4.6 模型可靠性说明 | 第44页 |
4.7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53页 |
4.7.1 均质地基开口管桩挤土效应分析 | 第44-49页 |
4.7.2 上硬下软双层地基挤土效应分析 | 第49-51页 |
4.7.3 压桩结束后不同土层位移分布情况对比 | 第51页 |
4.7.4 特征点位移路径分析 | 第51-5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