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创新点 | 第19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21-35页 |
2.1 现行建筑工程算量软件的实现技术 | 第21-22页 |
2.2 BIM技术 | 第22-28页 |
2.2.1 BIM的定义与特点 | 第22-23页 |
2.2.2 BIM软件分类及Revit介绍 | 第23-25页 |
2.2.3 基于Revit的工程量计算实现途径介绍 | 第25-28页 |
2.3 Revit的二次开发技术 | 第28-33页 |
2.3.1 Revit二次开发的机制和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2.3.2 Revit二次开发的技术路线 | 第29-33页 |
2.4 数据库技术 | 第33-34页 |
2.4.1 Microsoft Access 2010概述 | 第33页 |
2.4.2 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 第33-34页 |
2.4.3 数据处理的高效性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第35-47页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35-37页 |
3.1.1 现行软件特征与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3.1.2 功能需求分析 | 第36-37页 |
3.1.3 系统目标分析 | 第37页 |
3.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第37-39页 |
3.3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第39-40页 |
3.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0-43页 |
3.4.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 第41-42页 |
3.4.2 核算输入模块 | 第42页 |
3.4.3 报表输出模块 | 第42-43页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3-45页 |
3.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43页 |
3.5.2 数据库整体框架设计 | 第43页 |
3.5.3 数据库及数据表对应关系 | 第43-45页 |
3.6 系统界面设计 | 第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47-65页 |
4.1 系统环境实现 | 第47-48页 |
4.2 系统界面实现 | 第48-52页 |
4.2.1 系统主界面 | 第48-49页 |
4.2.2 系统新增功能界面 | 第49-52页 |
4.3 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 第52-59页 |
4.3.1 工程设置功能实现 | 第52-53页 |
4.3.2 模型映射功能实现 | 第53-57页 |
4.3.3 构件核对功能实现 | 第57-58页 |
4.3.4 套做法功能实现 | 第58-59页 |
4.4 分部分项属性集的实现 | 第59-63页 |
4.4.1 建筑产品的进一步细化分类 | 第59-61页 |
4.4.2 建筑产品与属性集的映射关系 | 第61-62页 |
4.4.3 属性集的建立 | 第62页 |
4.4.4 清单项目编码的配置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优化分析 | 第65-73页 |
5.1 系统测试 | 第65-69页 |
5.1.1 系统测试方法 | 第65页 |
5.1.2 系统测试用例 | 第65-69页 |
5.1.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9页 |
5.2 系统优化分析 | 第69-71页 |
5.2.1 与现行BIM算量软件的对比 | 第69-70页 |
5.2.2 系统的优化方向分析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