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利好 | 第13页 |
1.1.2 《旅游规划通则》问题突出 | 第13页 |
1.1.3 乡村旅游规划市场百花齐放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4.2 比较借鉴法 | 第16-17页 |
1.4.3 访谈法 | 第17页 |
1.4.4 内容分析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基础内容研究 | 第18-27页 |
2.1 旅游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2.1.1 旅游规划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旅游规划的类型 | 第18页 |
2.1.3 现行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2 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2.2.1 乡村旅游规划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2.3 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研究 | 第23页 |
2.3 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研究 | 第23-27页 |
2.3.0 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体系 | 第23-24页 |
2.3.1 当前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3.2 当前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整合创新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3.1 《旅游规划通则》修订完善的要求 | 第27页 |
3.2 乡村的景区与行政生产单位双重属性要求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区规划相融合 | 第27-28页 |
3.3 解决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不当的问题 | 第28-29页 |
3.4 乡村旅游规划的“农村”和“农民”问题要求村庄整治规划的融入 | 第29页 |
3.5 乡村旅游规划经济性的要求 | 第29-30页 |
3.6 符合“规划融合,共绘一张蓝图”的规划编制趋势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建构 | 第31-57页 |
4.1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概念体系 | 第31-33页 |
4.1.1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 | 第31页 |
4.1.2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的特点 | 第31-32页 |
4.1.3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的意义 | 第32-33页 |
4.2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阶段研究 | 第33-35页 |
4.3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内容体系的建构 | 第35-54页 |
4.3.1 建构思路 | 第35-36页 |
4.3.2 基础篇 | 第36-39页 |
4.3.3 战略篇 | 第39-40页 |
4.3.4 规划篇 | 第40-47页 |
4.3.5 保障篇 | 第47-53页 |
4.3.6 规划图件 | 第53-54页 |
4.4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成果研究 | 第54页 |
4.5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 第54-55页 |
4.6 “新型”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说明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研究局限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