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黄瓜质地品质的研究 | 第9-10页 |
2.1 蔬菜产品的品质 | 第9页 |
2.2 黄瓜质地品质研究 | 第9-10页 |
2.3 瓜类作物果肉厚度研究进展 | 第10页 |
3 植物数量性状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3.1 数量性状的定义以及遗传体系的基本模型 | 第10-11页 |
3.2 QTL作图原理及定位的必要条件 | 第11页 |
3.3 QTL作图群体 | 第11-12页 |
3.4 QTL定位的方法 | 第12-14页 |
3.4.1 单标记分析法 | 第12-13页 |
3.4.2 区间作图法 | 第13页 |
3.4.3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13-14页 |
3.4.4 多重区间作图法 | 第14页 |
4 SLAF-seq技术原理及高通量测序在蔬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4.1 实验流程 | 第14-15页 |
4.2 信息分析流程 | 第15-16页 |
4.3 高通量测序在植物数量性状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5 功能基因的筛选 | 第17-18页 |
5.1 差异表达筛选基因 | 第17页 |
5.2 表达谱分析法 | 第17页 |
5.3 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 | 第17页 |
5.4 反义核酸技术 | 第17-18页 |
5.5 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 | 第18页 |
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黄瓜果肉厚度QTL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在亲本间的表达分析 | 第19-41页 |
1 实验材料及作图群体 | 第19-2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1.2 作图群体 | 第19-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2.1 果肉厚度测量 | 第20-21页 |
2.2 分离群体分析法(BSA)简化基因组测序 | 第21页 |
2.3 SLAF-seq分析 | 第21-22页 |
2.4 候选基因的预测及表达量分析 | 第22-26页 |
2.4.1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22-23页 |
2.4.2 引物设计与检测 | 第23-25页 |
2.4.3 qRT-PCR | 第25页 |
2.4.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法 | 第25-26页 |
2.5 候选基因在亲本间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差异 | 第26页 |
2.5.1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26页 |
2.5.2 引物设计与检测 | 第26页 |
2.5.3 qRT-PCR | 第26页 |
2.5.4 基因差异表达的分析方法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3.1 黄瓜果肉厚度属数量性状 | 第26-27页 |
3.2 SLAF结果 | 第27-34页 |
3.2.1 酶切方案及均衡性评估 | 第27-28页 |
3.2.2 测序数据总结 | 第28-29页 |
3.2.3 SLAF标记开发 | 第29-30页 |
3.2.4 多态性SLAF标签的筛选 | 第30-31页 |
3.2.5 SNP_index标记关联分析 | 第31-32页 |
3.2.6 关联区域结果 | 第32-34页 |
3.3 区域内基因表达分析 | 第34-37页 |
3.4 候选基因在亲本间果皮和果肉中的表达差异 | 第37页 |
4 讨论 | 第37-41页 |
第三章 Csa2M058670基因克隆及分析 | 第41-48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1.3.1 样品总RNA的提取(试剂盒法) | 第41-42页 |
1.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2-43页 |
1.3.3 同源克隆法获取黄瓜候选基因的cDNA全长 | 第43-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2.1 各样品启动子区域测序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2.2 测序样品碱基序列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全文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