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1 关于碳关税合法性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2 关于贸易隐含碳测算的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3 关于碳关税对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碳关税的基本概述和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碳关税基本概况 | 第16-18页 |
2.1.1 碳关税的提出背景 | 第16-17页 |
2.1.2 碳关税的主要形式 | 第17-18页 |
2.2 碳关税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2.1 碳关税与碳税 | 第18页 |
2.2.2 碳关税与关税 | 第18-19页 |
2.2.3 碳关税与边境调节税 | 第19页 |
2.3 碳关税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3.1 环境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3.2 贸易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4 碳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23-26页 |
2.4.1 碳关税的短期抑制效应 | 第23-24页 |
2.4.2 碳关税的长期促进效应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碳关税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性讨论 | 第26-32页 |
3.1 碳关税与国民待遇原则 | 第26-27页 |
3.2 碳关税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 第27页 |
3.3 碳关税与环境例外条款 | 第27-32页 |
3.3.1 GATT第20条(b)款 | 第28-29页 |
3.3.2 GATT第20条(g)款 | 第29-30页 |
3.3.3 GATT第20条引言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2页 |
4.1 我国贸易隐含碳测算——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 第32-37页 |
4.1.1 MRIO模型说明 | 第32-33页 |
4.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 第33-34页 |
4.1.3 我国贸易隐含碳数据分析 | 第34-37页 |
4.2 结构因素分解分析 | 第37-40页 |
4.2.1 构建SDA模型 | 第37-38页 |
4.2.2 我国隐含碳出口隐含碳因素分解 | 第38-40页 |
4.3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2-56页 |
5.1 GTAP模型介绍 | 第42-44页 |
5.2 数据处理和政策模拟设定 | 第44-47页 |
5.2.1 区域和部门划分 | 第44-45页 |
5.2.2 政策情景设定 | 第45-46页 |
5.2.3 碳关税的税率设定 | 第46-47页 |
5.3 实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7-53页 |
5.3.1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GDP、社会福利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2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各行业产出和销售价格的影响 | 第48-50页 |
5.3.3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行业出口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5.3.4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小结 | 第53-56页 |
第六章 针对碳关税征收的应对措施和相关建议 | 第56-60页 |
6.1 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 第56页 |
6.2 推动碳税政策和碳排放交易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第56-57页 |
6.3 推进市场多元化,调整产业出口结构 | 第57-58页 |
6.4 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第58页 |
6.5 发展新型低碳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