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可再制造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再制造过程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再制造可靠性增长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论文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2章 面向再制造过程的柴油机曲轴可再制造性评估 | 第21-37页 |
2.1 曲轴可再制造性评价流程框架 | 第21-24页 |
2.1.1 曲轴可再制造性的定义 | 第21-22页 |
2.1.2 曲轴可再制造性评价流程 | 第22-24页 |
2.2 竞争性模块评价分析 | 第24-32页 |
2.2.1 再制造技术可行性评价 | 第24-28页 |
2.2.2 再制造经济可行性评价 | 第28-31页 |
2.2.3 再制造实效可行性评价 | 第31-32页 |
2.3 可持续性模块评价分析 | 第32-34页 |
2.3.1 再制造环境可行性评价 | 第32-33页 |
2.3.2 再制造资源可行性评价 | 第33-34页 |
2.4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柴油机曲轴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分析 | 第37-55页 |
3.1 曲轴再制造过程可靠性理论分析 | 第37-42页 |
3.1.1 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定义及特点 | 第37-38页 |
3.1.2 再制造过程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3.1.3 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3.2 曲轴再制造过程可靠性数学建模 | 第42-45页 |
3.2.1 GO法在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3.2.2 基于GO法的曲轴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分析流程 | 第44页 |
3.2.3 曲轴再制造过程可靠性模型 | 第44-45页 |
3.3 曲轴再制造过程可靠性计算 | 第45-49页 |
3.3.1 概率公式法在GO运算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3.3.2 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定量分析 | 第47-49页 |
3.3.3 再制造过程可靠性定性分析 | 第49页 |
3.4 案例分析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4章 再制造柴油机曲轴可靠性增长分析 | 第55-71页 |
4.1 再制造曲轴可靠性增长理论基础 | 第55-58页 |
4.1.1 再制造曲轴可靠性增长概念及过程 | 第55-56页 |
4.1.2 再制造曲轴可靠性增长指标及阶段 | 第56-58页 |
4.2 再制造曲轴的可靠性增长分析 | 第58-64页 |
4.2.1 曲轴失效形式及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4.2.2 再制造曲轴可靠性增长方式 | 第61-64页 |
4.3 基于广义伽马分布的再制造曲轴可靠性增长预测 | 第64-70页 |
4.3.1 再制造曲轴可靠性增长模型 | 第64-66页 |
4.3.2 再制造曲轴失效时间及可靠性预测 | 第66-68页 |
4.3.3 预测精度分析 | 第68-70页 |
4.3.4 案例分析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