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冻土地区桥梁桩基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冻土地区桥梁桩基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冻土学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桩基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持续负温下混凝土强度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多年冻土与桩基的基本理论 | 第16-25页 |
2.1 冻土性状的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冻土的物理性质 | 第16-18页 |
2.1.2 冻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18页 |
2.2 混凝土水化热 | 第18-21页 |
2.2.1 混凝土水化热的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2.2 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 | 第19-20页 |
2.2.3 桩身混凝土的传热过程 | 第20-21页 |
2.3 传热学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2.3.1 冻土的传热方式 | 第21-23页 |
2.3.2 温度场的求解 | 第23页 |
2.4 桩土的接触面问题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桩土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对比分析 | 第25-44页 |
3.1 多年冻土地区试验场桩基温度场介绍及结果分析 | 第25-31页 |
3.1.1 桩基和冻土参数的选取 | 第26页 |
3.1.2 试验场桩基的温度场分析 | 第26-31页 |
3.2 建立桩土模型需注意的问题 | 第31-33页 |
3.2.1 瞬态传热 | 第31-32页 |
3.2.2 相变问题 | 第32页 |
3.2.3 热源的施加 | 第32-33页 |
3.3 运用有限元ANSYS建立模型 | 第33-40页 |
3.3.1 模型计算假设 | 第33页 |
3.3.2 温度场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33-34页 |
3.3.3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3.4 温度场的求解及分析 | 第35-40页 |
3.4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验证分析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有限元分析桩基回冻期间的工作性态分析 | 第44-73页 |
4.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44-45页 |
4.2 桩土热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4.2.1 桩土热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4.2.2 温度场的求解及分析 | 第49-52页 |
4.3 桩土热应力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 | 第52-62页 |
4.3.1 热应力耦合场概述 | 第52-53页 |
4.3.2 热应力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4.3.3 热应力耦合模型的求解与数据分析 | 第53-62页 |
4.5 持续负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变化 | 第62-65页 |
4.5.1 混凝土在负温下的抗压强度 | 第62-64页 |
4.5.2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 第64-65页 |
4.6 桩基应力与混凝土强度对比分析 | 第65-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