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单位制老旧住区外部空间环境适老性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1 老年化严峻的背景第18页
        1.1.2 合肥市单位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的需求第18-19页
        1.1.3 合肥单位老旧住区的改造现状第1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20页
    1.3 国外研究动态第20-22页
        1.3.1 国外社区适老性改造发展第20-21页
        1.3.2 国外老旧社区改造模式简述第21-22页
    1.4 国内研究动态第22-23页
        1.4.1 国内单位制老旧住区的发展简述第22页
        1.4.2 国内住区改造的理论发展第22-23页
        1.4.3 国内单位制住区适老性改造的建设、理论发展第23页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23-24页
        1.5.1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6 文献研究第24-25页
        1.6.1 实地调研第24页
        1.6.2 归纳分析第24页
        1.6.3 交叉学科研究第24-25页
    1.7 研究框架第25页
    1.8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分析第27-3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7-28页
        2.1.1 单位制住区第27页
        2.1.2 住区公共空间第27-28页
    2.2 老年人生理特征分析第28-29页
        2.2.1 .老年人老化过程第28-29页
        2.2.2 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变化第29页
    2.3 老年人心理特征分析第29-31页
        2.3.1 老年人意识认知的功能性衰退第29页
        2.3.2 老年心理的变化第29-30页
        2.3.3 老年人心理需求第30-31页
    2.4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分析第31-32页
        2.4.1 老年人行为心理第31页
        2.4.2 老年人行为特征第31-32页
    2.5 住区外部空间的适老性要求第32-33页
        2.5.1 一般原则第32页
        2.5.2 适老性空间功能第32-33页
    2.6 住区更新理论研究第33-34页
        2.6.1 有机更新理论第33页
        2.6.2 人居环境理论第33页
        2.6.3 外部空间理论第33-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合肥市主城区单位制老旧小区居民特征调研第35-54页
    3.1 调研设计第35-36页
        3.1.1 调研目的及内容第35页
        3.1.2 调研方法与问卷设计第35页
        3.1.3 调研小区的选择与概况第35-36页
    3.2 调研样本分析第36-40页
        3.2.1 受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第36-38页
        3.2.2 空间使用及行为偏好分析第38-40页
    3.3 老年人心理需求调研第40-45页
        3.3.1 安全性需求第41-42页
        3.3.2 舒适性需求第42页
        3.3.3 交往性需求第42-43页
        3.3.4 归属性需求第43-44页
        3.3.5 私密性的需求第44页
        3.3.6 老年人心理需求总结第44-45页
    3.4 实地调研第45-53页
        3.4.1 道路交通调研第45-48页
        3.4.2 活动空间调研第48-50页
        3.4.3 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调研第50-53页
    3.5 .本章总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单位制老旧住区外部空间适老性分析第54-74页
    4.1 道路交通适老性分析第54-60页
        4.1.1 住区入口第55页
        4.1.2 车行交通第55-57页
        4.1.3 车行交通第57-58页
        4.1.4 静态交通第58-60页
    4.2 单位老旧住区道路适老性现状总结分析第60-61页
    4.3 活动空间适老性分析第61-66页
        4.3.1 宅间空间第61-63页
        4.3.2 宅旁空间第63-65页
        4.3.3 游园空间第65-66页
    4.4 活动空间适老性分析总结第66-68页
    4.5 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适老性分析第68-72页
        4.5.1 无障碍设施第68-69页
        4.5.2 休憩设施第69-70页
        4.5.3 活动设施第70-71页
        4.5.4 环卫及照明设施第71-72页
    4.6 环境设施问题总结第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单位制老旧住区适老性改造策略第74-85页
    5.1 单位制老旧住区道路适老性现状总结分析第74-76页
        5.1.1 提升入口空间设计第74页
        5.1.2 设计住区慢行系统第74页
        5.1.3 完善部分社区的步行道系统第74-75页
        5.1.4 车行道第75页
        5.1.5 步行道标识设施第75-76页
        5.1.6 挖掘道路场地的潜能,组织高效的停车方式第76页
    5.2 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第76-80页
        5.2.1 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合理设计提升居民参与的能力第76页
        5.2.2 丰富空间功能层次第76-77页
        5.2.3 充分利用边缘空间第77页
        5.2.4 清理边角狭长地块第77-78页
        5.2.5 丰富空间边界设计,增强领域感第78-79页
        5.2.6 增加绿化景观,构成生态景观系统第79-80页
    5.3 环境小品及相关设施的适老性改造建议分析第80-84页
        5.3.1 增加无障碍设施和求助装置第80-81页
        5.3.2 利用场地特性,更新休憩空间第81-83页
        5.3.3 增加健身设施类型,完善活动设施第83-84页
        5.3.4 增加环卫和照明设施第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6.1 研究总结第85-86页
    6.2 创新与不足第86-87页
    6.3 展望及建议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问卷调查第92-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4-95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家庭养老的住宅套型可变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城市特色街区IP打造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