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绪论 | 第18-40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8-27页 |
1. “以点及面”与“复返” | 第18-20页 |
2. 贾平凹、莫言、阿来的小说创作新述 | 第20-25页 |
3. 共同的“神秘气韵” | 第25-27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6页 |
1、关于神秘书写的整体研究 | 第27-33页 |
2、关于三位作家神秘书写的研究 | 第33-35页 |
3、研究现状评析 | 第35-36页 |
三、本文的讨论方法与目的 | 第36-40页 |
1. 创新之处 | 第36-37页 |
2. 存在的不足 | 第37-38页 |
3. 关于文本细读 | 第38-40页 |
第一章 “神秘”“气韵”与贾平凹、莫言、阿来的小说 | 第40-58页 |
第一节 神秘与气韵:值得关注的文学品质 | 第40-49页 |
第二节 “重返”与“不同步”:神秘气韵与三位作家的创作历程 | 第49-58页 |
第二章 本土气质与“拿来主义”—三位作家小说中神秘气韵的精神资源 | 第58-67页 |
第一节 新东方化文学与抒情传统 | 第58-62页 |
第二节 地域文化:诗性的光束 | 第62-66页 |
第三节 历史、现实交错:行进的焦虑和困境 | 第66-67页 |
第三章 三位作家小说中神秘气韵的表现类型与内置层次 | 第67-77页 |
第一节 “野性”的想象与“悟道”境界 | 第67-71页 |
第二节 巫史传统:人类符号的本源 | 第71-73页 |
第三节 结构性神秘:不可靠叙事、因果关系省略与空间腾移 | 第73-77页 |
第四章 文本叙事:三位作家小说中神秘气韵的艺术特性 | 第77-94页 |
第一节 梦、幻觉与死亡 | 第77-85页 |
第二节 星轨叙事、原色叙事与锥体叙事 | 第85-91页 |
第三节 自然力与芜杂感 | 第91-94页 |
第五章 三位作家小说中神秘气韵的行进与归途 | 第94-108页 |
第一节 写作情绪的控制:驰骛还是敛束 | 第94-98页 |
第二节 颖悟覃思:才情的进与退 | 第98-104页 |
第三节 行进与归途:中国故事如何讲述? | 第104-108页 |
结语 败象还是生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