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17页 |
ABSTRACT | 第17-20页 |
绪论 | 第21-43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1-2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29-3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4-41页 |
四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41-43页 |
第一章 古典婚恋小说的孕育和产生 | 第43-110页 |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与婚恋小说(上) | 第44-58页 |
一 牵牛织女神话 | 第45-49页 |
二 禹娶涂山女神话 | 第49-52页 |
三 伏羲女娲神话 | 第52-56页 |
四 嫦娥奔月神话 | 第56-58页 |
第二节 神话传说与婚恋小说(下) | 第58-69页 |
一 感生神话 | 第58-63页 |
二 “神女”神话 | 第63-69页 |
第三节 先秦两汉杂史文学与婚恋小说 | 第69-83页 |
一 《汲冢琐语》和《穆天子传》 | 第70-74页 |
二 汉代杂史文学中的婚恋故事 | 第74-79页 |
三 《西京杂记》《汉武故事》和宫廷爱情故事 | 第79-83页 |
第四节 汉代杂传文学与婚恋小说 | 第83-97页 |
一 《列女传》《列士传》《孝子传》的文体性质 | 第84-90页 |
二 《列女传》《孝子传》与汉代的感情观 | 第90-97页 |
第五节 汉魏“情赋”、汉乐府与婚恋小说 | 第97-110页 |
一 汉魏“情赋”与婚恋小说的关系 | 第98-104页 |
二 汉魏乐府诗与婚恋小说 | 第104-106页 |
三 “谈情说爱”的宫廷文艺环境 | 第106-110页 |
第二章 汉魏六朝人神恋小说研究 | 第110-177页 |
第一节 民间故事与人神恋小说 | 第112-130页 |
一 天鹅处女型故事 | 第113-115页 |
二 螺女型故事 | 第115-119页 |
三 仙窟艳遇型故事 | 第119-123页 |
四 仙女下凡型故事 | 第123-130页 |
第二节 六朝仙道小说中的人神恋 | 第130-145页 |
一 六朝小说中的西王母叙事 | 第130-137页 |
二 《真诰》中的人神之恋 | 第137-145页 |
第三节 六朝文人小说中的人神恋 | 第145-160页 |
一 文人记录式的人神恋小说 | 第146-148页 |
二 宫廷美人题材的人神恋转化 | 第148-153页 |
三 六朝末期文人创作的人神恋小说 | 第153-160页 |
第四节 六朝人神恋小说中女神主导局面形成的原因 | 第160-177页 |
一 六朝时的女神崇拜 | 第161-168页 |
二 小说作者的男性本位 | 第168-172页 |
三 “神女”文学意象的形成和影响 | 第172-177页 |
第三章 汉魏六朝人鬼恋小说研究 | 第177-229页 |
第一节 人鬼恋小说中的“幽婚”小说 | 第179-193页 |
一 女鬼自荐型 | 第181-183页 |
二 再续前缘型 | 第183-186页 |
三 路遇入冢型 | 第186-191页 |
四 幽冥邂逅型 | 第191-193页 |
第二节 人鬼恋小说中的“亡魂”小说 | 第193-207页 |
一 人鬼恋“亡魂”小说的类型 | 第194-204页 |
二 人鬼恋“亡魂”小说的意义 | 第204-207页 |
第三节 人鬼恋小说中的重要母题 | 第207-219页 |
一 “死而复生”母题 | 第208-211页 |
二 “人鬼生子”母题 | 第211-213页 |
三 “随葬重现”母题 | 第213-219页 |
第四节 人鬼恋小说及女鬼导向的成因 | 第219-229页 |
一 人鬼恋小说产生的缘由 | 第219-225页 |
二 人鬼恋小说中女鬼导向形成的原因 | 第225-229页 |
第四章 汉魏六朝人妖恋小说研究 | 第229-287页 |
第一节 人妖恋小说的两种模式和内涵(上) ——“男妖女人式”人妖恋小说 | 第233-246页 |
一 男妖摄妇型 | 第234-236页 |
二 假冒骗情型 | 第236-239页 |
三 惑乱闺门型 | 第239-246页 |
第二节 人妖恋小说的两种模式和内涵(下) ——“女妖男人式”人妖恋小说 | 第246-259页 |
一 “女妖男人式”人妖恋小说的故事类型 | 第246-252页 |
二 “女妖男人式”小说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 第252-256页 |
三 人妖恋小说中妖怪原形的性别分配 | 第256-259页 |
第三节 人妖恋小说中的重要妖精类型 | 第259-273页 |
一 人妖恋小说中的狐狸精 | 第259-266页 |
二 人妖恋小说中的虎妖 | 第266-269页 |
三 人妖恋中的龙与蛟妖、蛇妖 | 第269-273页 |
第四节 人妖恋小说中的重要母题 | 第273-287页 |
一 人妖恋小说中的变形母题 | 第273-281页 |
二 人妖恋小说中的“生子”母题 | 第281-287页 |
第五章 汉魏六朝世俗婚恋小说研究 | 第287-336页 |
第一节 汉魏六朝宫廷婚恋小说 | 第287-299页 |
一 《汉武故事》:政治渗透与神异化的凸显 | 第287-293页 |
二 《西京杂记》:容貌才能等具体细节的补充 | 第293-295页 |
三 《拾遗记》:接近传奇的小说体式和幻化色彩 | 第295-297页 |
四 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和地记中的宫廷婚恋故事 | 第297-299页 |
第二节 汉魏六朝贵族士人婚恋小说 | 第299-312页 |
一 《世说新语》中的婚恋故事 | 第300-307页 |
二 虞通之《妒记》和六朝士族婚姻中的嫉妒故事 | 第307-312页 |
第三节 汉魏六朝平民婚恋故事书写 | 第312-323页 |
一 乐府解题类本事小说 | 第314-316页 |
二 六朝地记文学中的平民婚恋故事 | 第316-317页 |
三 六朝志怪小说对平民婚恋生活的侧面反映 | 第317-321页 |
四 六朝平民婚恋故事中的“殉情”母题 | 第321-323页 |
第四节 汉魏六朝经典婚恋故事的产生和传播 | 第323-336页 |
一 “王昭君”故事 | 第324-329页 |
二 “绿珠”故事 | 第329-331页 |
三 “采桑女”故事 | 第331-336页 |
余论: 从汉魏六朝婚恋小说到唐传奇中的婚恋小说 | 第336-343页 |
附录一: 汉魏六朝小说疑目辩证 | 第343-398页 |
第一节 《神异经》考辨 | 第343-350页 |
第二节 《西京杂记》的作者和成书 | 第350-358页 |
第三节 《汉武故事》的成书年代 | 第358-366页 |
第四节 《汉武帝内传》《海内十洲记》考辨——《五岳真形序论》与《汉武帝内传》《海内十洲记》之成书 | 第366-384页 |
第五节 《洞冥记》《拾遗记》成书辨析 | 第384-390页 |
第六节《述异记》考辨 | 第390-398页 |
附录二: 汉魏美人赋与婚恋小说之关系 | 第398-442页 |
第一节 “巫山神女”故事原型新探 | 第398-416页 |
一 《高唐赋》产生于汉代 | 第399-402页 |
二 “巫山神女”原型旧说驳论 | 第402-406页 |
三 楚之云梦非高禖祭典之所 | 第406-410页 |
四 《高唐赋》主旨和“巫山神女”的现实原型 | 第410-416页 |
第二节 汉魏“情赋”考论 | 第416-429页 |
一 “闲情赋”谱系 | 第416-420页 |
二 “神女赋”谱系 | 第420-424页 |
三 “好色赋”谱系 | 第424-429页 |
第三节 论“感甄”故事的产生 | 第429-442页 |
一 “感甄”故事定型的时间 | 第430-433页 |
二 甄后形象的神异化 | 第433-436页 |
三 “感甄”故事情节来源 | 第436-438页 |
四 “感甄”故事和唐人的“期待视野” | 第438-4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42-463页 |
后记 | 第463-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65-4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況表 | 第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