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有关烘烤工艺的研究 | 第12-15页 |
·国内不同类型烤房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关于部分热风循环烤房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国内外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要求 | 第15-18页 |
·衡量烟叶中化学成分协调性的指标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低速升温高湿定色烘烤工艺对HY-9-7产质量的影响 | 第18-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供试烤烟品种 | 第18页 |
·试验地点 | 第18页 |
·供试大田生产管理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4页 |
·样品制备 | 第19-2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0页 |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 第20页 |
·水分采用烘干称重法 | 第20页 |
·烟叶碱、氯、糖连续流动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钾的测定 | 第22页 |
·烟叶总氮连续流动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HY-9-7下部叶烘烤工艺试验 | 第24-27页 |
·下部叶不同处理的烘烤成本 | 第24-25页 |
·下部叶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 | 第25页 |
·下部叶不同处理的外观质量 | 第25-26页 |
·下部叶不同处理的化学成分 | 第26-27页 |
·HY-9-7中部叶烘烤工艺试验 | 第27-30页 |
·中部叶不同处理的烘烤成本 | 第27-28页 |
·中部叶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 | 第28-29页 |
·中部叶不同处理的外观质量 | 第29-30页 |
·中部叶不同处理的化学成分 | 第30页 |
·HY-9-7上部叶烘烤工艺试验 | 第30-33页 |
·上部叶不同处理的烘烤成本 | 第30-31页 |
·上部叶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 | 第31-32页 |
·上部叶不同处理的外观质量 | 第32页 |
·上部叶不同处理的化学成分 | 第32-3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提质降耗烟叶烘烤工艺对云烟87和K326产质量的影响 | 第34-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烟叶烘烤能耗成本分析 | 第35-36页 |
·烟叶经济性状分析 | 第36-37页 |
·下部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 | 第36页 |
·中部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 | 第36页 |
·上部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 | 第36-37页 |
·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 第37-38页 |
·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 | 第3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烤房对比试验 | 第39-47页 |
1 供试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供试品种 | 第39页 |
·供试设备 | 第39页 |
·试验时间和地点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烟叶烘烤成本 | 第39-41页 |
·中部叶烘烤成本 | 第39-40页 |
·上部叶烘烤成本 | 第40-41页 |
·烟叶经济性状 | 第41-42页 |
·中部烟经济性状 | 第41页 |
·部烟叶经济性状 | 第41-42页 |
·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 第42-43页 |
·烟叶烘烤过程 | 第43-44页 |
·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 | 第44页 |
·各供试烤房的使用情况 | 第44-45页 |
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普通烤房的改进试验 | 第47-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供试烤烟品种 | 第47页 |
·试验地点 | 第47页 |
·供试大田生产管理 | 第47-48页 |
·试验设计及测定指标 | 第48页 |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热风循环烤房与普通烤房的能耗对比 | 第48-49页 |
·热风循环烤房与普通烤房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 | 第49页 |
·热风循环烤房与普通烤房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 第49页 |
·热风循环烤房与普通烤房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 | 第49-51页 |
3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