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中空介孔SiO_2的制备 | 第15-24页 |
1.1.1 模板法(Template Method) | 第15-19页 |
1.1.1.1 软模板法(Soft-Template Method) | 第15-17页 |
1.1.1.2 硬模板法(Hard-Template Method) | 第17-19页 |
1.1.2 自模板法(Self-Template Method) | 第19-22页 |
1.1.3 无模板法(Template-Free Method) | 第22-24页 |
1.2 中空介孔SiO_2的功能化 | 第24-26页 |
1.2.1 表面改性 | 第24-25页 |
1.2.2 贵金属纳米粒子负载 | 第25-26页 |
1.3 中空介孔SiO_2的应用 | 第26-31页 |
1.3.1 生物医用材料 | 第26-28页 |
1.3.2 催化载体 | 第28-29页 |
1.3.3 吸附材料 | 第29-31页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2.1 原料及预处理 | 第32页 |
2.2 p(St-co-DMC)乳胶粒模板的制备 | 第32页 |
2.3 核壳型p(St-co-DMC)@Si02杂化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32-33页 |
2.4 中空介孔SiO_2微球的制备 | 第33页 |
2.5 蛋黄壳型Au@Void@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3-34页 |
2.5.1 三明治型p(St-co-DMC)@SiO_2-Rt@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3页 |
2.5.2 蛋黄壳型Au@Void@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33-34页 |
2.6 分析测试 | 第34-36页 |
2.6.1 动态光散射(DLS)及Zeta电势 | 第34页 |
2.6.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4页 |
2.6.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4页 |
2.6.4 热失重分析(TGA) | 第34页 |
2.6.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4-35页 |
2.6.6 氮气吸附脱吸附测试(BET) | 第35页 |
2.6.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催化性能(UV-Vis)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55页 |
3.1 中空介孔SiO_2微球的模板合成 | 第36-42页 |
3.2 中空介孔硅球的孔径调控 | 第42-47页 |
3.2.1 反应时间 | 第42-43页 |
3.2.2 硅源种类 | 第43-47页 |
3.3 蛋黄壳型Au@Void@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分析 | 第47-55页 |
3.3.1 蛋黄壳型Au@Void@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8-51页 |
3.3.1.1 HAuCl_4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1.2 SiO_2载体的影响 | 第51页 |
3.3.2 蛋黄壳型Au@Void@SiO_2复合微球的催化性能 | 第51-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