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催化吲哚环构建反应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6页 |
1.1 吲哚化合物的合成与发展 | 第9-18页 |
1.1.1 Fischer吲哚合成 | 第10-13页 |
1.1.2 Bischler吲哚合成 | 第13-14页 |
1.1.3 Hemetsberger吲哚合成 | 第14-15页 |
1.1.4 Nenitzescu吲哚合成 | 第15页 |
1.1.5 Bartoli吲哚合成 | 第15-16页 |
1.1.6 烯胺氧化环化合成吲哚 | 第16-17页 |
1.1.7 其它合成吲哚的方法 | 第17-18页 |
1.2 铜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 第18-23页 |
1.2.1 Ullmann偶联反应 | 第19-20页 |
1.2.2 铜催化C-N偶联反应 | 第20-22页 |
1.2.3 铜催化交叉脱氢偶联反应 | 第22-23页 |
1.3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23-26页 |
2 吲哚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26-42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6-29页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1.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6-29页 |
2.2 反应底物的制备 | 第29-31页 |
2.2.1 苯甲酰乙酸乙酯类底物的合成方法 | 第29页 |
2.2.2 烯胺类底物的合成方法 | 第29-31页 |
2.3 吲哚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40页 |
2.3.1 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31-32页 |
2.3.2 吲哚衍生物的结构表征与解析 | 第32-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铜催化吲哚衍生物合成反应研究 | 第42-54页 |
3.1 反应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第42-46页 |
3.1.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2 碱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1.3 铜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3.1.4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1.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6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页 |
3.1.7 反应条件优化小结 | 第46页 |
3.2 反应普适性和局限性研究 | 第46-52页 |
3.2.1 芳基碘代烃适用范围 | 第47-50页 |
3.2.2 烯胺底物适用范围 | 第50-52页 |
3.3 反应机理探讨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 | 第64-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