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

高精度尺寸稳定性及回转部件反复拆装保证同轴精度的工艺方案探索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15-16页
    1.3 论文简述第16-20页
        1.3.1 回转体与精密仪器简介第16-18页
        1.3.2 回转体精度与稳定性分析第18-19页
        1.3.3 工艺的分类及意义第19页
        1.3.4 微塑性变形第19-20页
        1.3.5 金属热处理第20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回转部件的总体设计第22-34页
    2.1 传动类型第22-24页
        2.1.2 传动的选择第22-24页
    2.2 电机的选择第24-28页
        2.2.1 电机的分类第24-25页
        2.2.2 电机的类型选择第25-26页
        2.2.3 电机的容量选择第26-28页
    2.3 轴第28-29页
        2.3.1 轴的材料第28页
        2.3.2 轴的结构设计第28-29页
        2.3.3 轴的直径的估算第29页
    2.4 支撑的选择第29-31页
        2.4.1 滚动轴承的类型第30页
        2.4.2 滚动轴承的选择第30-31页
    2.5 元器件载体和支架的材料的选择第31页
    2.6 连接方式的选择第31-34页
        2.6.1 螺钉连接的结构设计第31-34页
第三章 回转体部件精度分析及主要零件设计第34-48页
    3.1 精度分析第34-35页
    3.2 轴与电机、轴承的精度分析第35-36页
    3.3 轴与工作台的精度分析第36-37页
    3.4 整体精度的分配第37页
    3.5 电机的选择及外形尺寸第37-38页
    3.6 轴承的选择及外形尺寸第38-39页
    3.7 轴2的尺寸设计与校核第39-44页
    3.8 工作台的外形尺寸第44页
    3.9 轴1的外形尺寸第44-46页
    3.10 轴的疲劳强度校核第46-48页
第四章 保障重要零件高精度尺寸工艺路线第48-60页
    4.1 金属零件变形的原因第48页
    4.2 残余应力的定义与分类第48-49页
    4.3 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第49-50页
        4.3.1 宏观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第49页
        4.3.2 微观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第49-50页
    4.4 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精度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第50页
    4.5 从工艺角度考虑消除残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第50-52页
        4.5.1 工艺角度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第50页
        4.5.2 工艺角度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的工艺过程第50-52页
    4.6 金属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实例第52-60页
        4.6.1 第一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检验结果第52-54页
        4.6.2 第二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检验结果第54-60页
第五章 反复拆装保证同轴精度的工艺方案第60-66页
    5.1 保证拆装后回转体两端同轴精度的重要性第60页
    5.2 回转体设计简图第60-61页
    5.3 安装过程中保证两端的同轴度第61-62页
    5.4 如何保证拆装后两端的同轴度第62-66页
        5.4.1 装配体的定位方法第62-64页
        5.4.2 装配过程中保证同轴度第64页
        5.4.3 工作过程中的同轴精度保证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4-75页
附件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修形人字齿轮点接触热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计算方法
下一篇:航空飞机外表面及其发动机表面清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