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与边界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抽象危险犯初探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抽象危险犯的内涵 | 第15-20页 |
一、“危险”的厘定 | 第15-17页 |
二、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 | 第17-19页 |
三、抽象危险犯与行为犯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抽象危险犯的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一、域外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情况 | 第20-21页 |
二、我国抽象危险犯的立法动向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探究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抽象危险犯的理论立足点 | 第23-28页 |
一、传统观点:一般危险说与抽象危险说 | 第23-24页 |
二、类比方式的可罚性理论 | 第24-25页 |
三、其他理论——法益抽象化与社会防卫说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探求 | 第28-34页 |
一、基于刑法价值层面的考量 | 第28-31页 |
二、基于刑法基本属性的衡量 | 第31-32页 |
三、抽象危险犯的正当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抽象危险犯的边界限定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合理限定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对抽象危险犯限定的方式 | 第35-40页 |
一、数据实证分析法的制约 | 第35-37页 |
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查 | 第37-38页 |
三、法律适用的制约 | 第38-39页 |
四、引入行为人反证程序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