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套管损坏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套管损坏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套损资料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27页 |
2.1 官104油藏地质概况 | 第17-19页 |
2.1.1 地质概况 | 第17页 |
2.1.2 构造特征 | 第17-19页 |
2.2 官104区块套损情况 | 第19页 |
2.3 官104套损井综合分析 | 第19-26页 |
2.3.1 套损井套损位置分析 | 第19-22页 |
2.3.2 油层段套管直径与套损关系分析 | 第22-23页 |
2.3.3 套损井套损位置岩性、出砂、腐蚀及固井质量分析 | 第23-24页 |
2.3.4 套变历史、强度(钢级)与套损分析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套管受力的解析公式推导 | 第27-53页 |
3.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7-35页 |
3.1.1 有限元概述 | 第27页 |
3.1.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及求解步骤 | 第27-28页 |
3.1.3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8-35页 |
3.2 套管基本力学理论 | 第35-40页 |
3.2.1 厚壁圆筒理论 | 第35-37页 |
3.2.2 孔板力学理论 | 第37-40页 |
3.3 套管数学力学模型 | 第40-50页 |
3.3.1 均匀载荷下套管数学力学模型 | 第40-42页 |
3.3.2 非均匀载荷下套管数学力学模型 | 第42-50页 |
3.4 基本破坏准则 | 第50-52页 |
3.4.1 Von Mises强度理论 | 第50-51页 |
3.4.2 Drucker-Prager强度理论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套管损坏机理的有限元分析及防控措施 | 第53-76页 |
4.1 套管损坏层位、地层及岩性描述 | 第53-54页 |
4.2 套管、水泥环和地层材料力学特性参数 | 第54-55页 |
4.3 砂泥岩夹层套损机理有限元分析 | 第55-59页 |
4.3.1 砂泥岩夹层地层中套管的有限元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4.3.2 砂泥夹层地层中套管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4 泥岩水化套损机理有限元分析 | 第59-67页 |
4.4.1 泥岩水化理论 | 第59-61页 |
4.4.2 泥岩水化地层套管有限元模型 | 第61-62页 |
4.4.3 泥岩水化地层的套损有限元分析 | 第62-67页 |
4.5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 第67-74页 |
4.5.1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模型简化及力学模型建立 | 第67-68页 |
4.5.2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力学强度分析 | 第68-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套管损坏防控技术 | 第76-88页 |
5.1 新井套管柱设计 | 第76-77页 |
5.1.1 新井预防措施 | 第76页 |
5.1.2 井深结构及套管柱强度设计 | 第76-77页 |
5.2 套损井修复技术 | 第77-87页 |
5.2.1 修复技术及工具介绍 | 第77-86页 |
5.2.2 套损井修复方案 | 第86-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8-89页 |
6.1 结论 | 第88页 |
6.2 建议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