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需求侧资源特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需求侧资源聚合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需求侧资源调度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谱聚类分析的居民用户静态优化聚合模型的构建 | 第15-29页 |
2.1 居民负荷分类建模及需求响应潜力分析 | 第15-21页 |
2.1.1 居民负荷分类建模 | 第15-17页 |
2.1.2 居民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优化目标 | 第17-18页 |
2.1.3 居民负荷的响应过程及潜力分析 | 第18-19页 |
2.1.4 基于双尺度度量的谱聚类 | 第19-21页 |
2.2 计及风险的LA优化聚合模型 | 第21-23页 |
2.2.1 用户违约电量模型 | 第21页 |
2.2.2 市场惩罚规则 | 第21-22页 |
2.2.3 市场等级化补偿规则 | 第22页 |
2.2.4 LA风险度量指标 | 第22页 |
2.2.5 计及风险的LA聚合优化模型 | 第22-23页 |
2.3 算例分析 | 第23-28页 |
2.3.1 用户需求响应潜力分析 | 第23-25页 |
2.3.2 基于需求响应潜力的用户聚类 | 第25-27页 |
2.3.3 LA优化聚合 | 第27-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多场景的需求侧资源动态优化聚合模型的构建 | 第29-47页 |
3.1 需求侧资源特性分析及特征量提取 | 第29-30页 |
3.1.1 需求侧资源概述 | 第29页 |
3.1.2 DG出力和负荷波动的时序性分析及日特征量的选取 | 第29-30页 |
3.1.3 需求响应资源的响应特性及特征量的选取 | 第30页 |
3.1.4 聚类分析特征量的构成 | 第30页 |
3.2 基于季度划分和SOM算法的多场景构建 | 第30-34页 |
3.2.1 DSR季度性分析 | 第30-32页 |
3.2.2 SOM算法 | 第32-34页 |
3.3 DSR的多场景优化聚合模型 | 第34-38页 |
3.3.1 目标函数 | 第35-37页 |
3.3.2 约束条件 | 第37-38页 |
3.4 模型求解 | 第38-39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9-45页 |
3.5.1 多场景的构建和分析 | 第39-44页 |
3.5.2 DSR的多场景多目标优化聚合 | 第44-45页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含RA的城市电网双层优化调度模型 | 第47-55页 |
4.1 面向RA的城市电网调度模式 | 第47-48页 |
4.2 需求响应结算机制 | 第48-49页 |
4.3 RA需求响应资源调度模型 | 第49-50页 |
4.3.1 目标函数 | 第49-50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50页 |
4.4 模型求解 | 第50-51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51-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1-6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
申请的软件著作权 | 第61-62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